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29篇
丛书文集   936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3027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在杜甫诗歌中,燕子是一种用得比较多的动物意象,可以把它描述为政治理想状态下的燕子、审美意义状态下的燕子和道德理想状态下的燕子。杜甫在诗歌中对燕子的吟诵,勾画出了他在个人政治理想追求和士人道德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2.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译者应在翻译中尽量保持独创性意象,舍弃废弃不用的或陈腐的意象,以新的意象代替旧意象,或直译加注去解释原语文化中的特有意象。  相似文献   
63.
银川城在明朝是西北军事防御重镇,九边重镇之一,有“关中锁钥”之称。然随着中原王朝边疆经略的变动以及地方行政体系的变革,银川由西北军镇进而转变为地方行政中心,并发展成为“西陲一大都会”。由明入清时期银川城市意象不断变迁,这些意象的变化表面看来是对一城市表象表达的改变,实则是城市功能变迁的直接反映,其变迁发展与中原王朝边疆经略政策以及地方军政体系演变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64.
《恐怖分子》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依托9·11恐怖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所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推理分析作者厄普代克创作的真实动机和意义,一步步揭示小说中"魔鬼"意象的真实身份,指出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才是美国恐怖主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65.
诗歌作为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形式,其语言文字只是表层现象。从认知视角来看,具有共同认知机制的象似性和隐喻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诗歌之中,并影响着诗歌中文字、意象、概念等的构建。基于Peirce的象似性理论及Lakoff等人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认知视角下象似性和隐喻性在建构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中的运作机制和功能。  相似文献   
66.
《南都学坛》2016,(5):53-57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常以苍凉著称,她的许多小说,诸如《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开头都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副苍凉的意境,《小团圆》也不例外,在《小团圆》中她把这种苍凉文风发挥到极致。关于《小团圆》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综观这些学术成果,关注的热点问题大都是小说是否为作者的自叙传、"张胡之恋"的内涵、张爱玲的妇女观等,对小说的苍凉文风关注不够。通过研读文本,可以看出《小团圆》虽然是自叙传,反映了张爱玲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爱情遭遇、母女关系等,但又不同于自叙传,它来源于张爱玲的生活积累,同时又有张爱玲的匠心独运,它反映了张爱玲高超的创作技巧,特别是张爱玲对苍凉风格的选取运用。张爱玲在故事的编排、人物形象的设计、意境的营造方面,都给小说打上了苍凉的底色。她在《小团圆》中编织的破碎的家国梦、难圆的闺阁梦,塑造的盛九莉、邵之雍、蕊秋、盛九林等可悲可怜的人物形象,营造的大考前的早晨、晚唐的月亮、木雕的鸟等紧张或冰冷的意境意象,揭示了乱世背景下浮世生活的不可预测和难以把握、爱情的短暂和失去难再得、每个生命或物质个体的微不足道。她冷冷的地撕开了生命华美的袍,使人在看到生命本真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小团圆》让人在张爱玲去世20多年后,读之仍不免叹惋,它是张爱玲的人生感悟,也是张爱玲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更是张爱玲悲剧意识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7.
意是画家的主观思想和情感表达,以及情趣、神韵;"象"是画家把客观事物情感化,成为表达情感的符号。意象结合,幻化了山水画的空间构造。绘画空间和自然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空间取之于自然空间。明、清之后,出现了空间表现的意象化,促成了山水画空间表现的深度构造。  相似文献   
68.
文章是对岩彩画《云来云去》系列创作所作的理论性思考。分析了从自然形态到意象形态,从客观色彩到主观色彩,从工艺制作到气韵生动,从生活写生到艺术创作的转变;梳理了创作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思考了从偏重于自然主义的写生状态转变为主体个性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文化意义、审美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69.
正学校文化以历史、传统为基石,以校情、时代要求为支柱,彰显着学校教育的特色与哲学精神。北门小学以“家”为精神意象,凝心聚力建设“融和教育”特色文化。承载:悦纳百年教育精髓百年风雨百年情,吴江区北门小学现址原是松陵镇北门街小学,前身为私立亮叔初等学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先儒黄亮叔先生捐田300亩及松陵镇北塘街住宅一幢,创办亮叔学塾,以“诚为本、朴为真”作为  相似文献   
70.
本文中对李见心所作的剖析,纯属一种诗歌文本的阅读结果,是否属实不得而知,因为本人写此文时不认识李见心,不知道她的任何生活习惯,更谈不上个人隐私了。无论怎样,笔者都很欣慰地感到,她一定会成为继舒婷、翟永明之后,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