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366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黄前明 《理论界》2008,(9):196-198
赛义德·贾迈勒丁·阿富汗尼是伊斯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泛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也是伊斯兰现代政治改革运动的创始人,在伊斯兰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产生于近代伊斯兰世界面临存亡危机之时,他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应是广义的,他倡导的伊斯兰改革是在内部配合他的泛伊斯兰运动,二者紧密联系,所以很有必要把他的伊斯兰改革和复兴思想囊括在内。此外,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实践原则,以及它对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复兴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后续影响,都是研究阿富汗尼不该忽视的地方。当然在评价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时也要客观公正,要注意它的实际面和乌托邦面。  相似文献   
42.
历史小说是一种沟通历史与现代、古与今不同时空的独特文类。在十七年泛政治化语境下,历史小说借助"历史"的外衣"乔装打扮",在历史叙事的主题方面显示出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的偏离,具体体现在:象征性叙述构成了对现实的某种讽喻或隐射;凸显和强化了作品的苦难主题;充盈的人情和人性描写。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历史小说作家"为平衡而达到某种妥协"的"偏离"又是极其有限的。  相似文献   
43.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通过对泛北部湾经济区内周边国家进行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建议.认为教育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与东盟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与发展促进了相互间的教育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44.
论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5.
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为我们今天采用德法并治之治国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历史考证。  相似文献   
46.
为了沟通自然和自由的鸿沟,使至善在自然中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康德凸显了人的情感的作用,并把《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对知性的系统统一性原则赋予了反思判断力。在人的情感中,康德为合目的性的先天原则找到了来源,目的性原则在批判哲学中有了独特的位置。康德以艺术的概念连接审美判断和目的判断,解决了目的论运用于自然的合法性问题,从而说明:我们是以艺术的眼光看待自然,自然具有实现至善的可能性,其终极目的是至善,我们需要一个上帝。  相似文献   
47.
外语学习包含了"听说读写译"这五大基本技能。相较于其他几个方面,听力一直是外语学习者感到十分头疼的问题。由于日语语言环境的缺失以及日语传统教学方法的不恰当,日语专业的学生普遍日语听力水平不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日语听力教学发展的现状,针对当前日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听力教材的选择、听力策略、文化导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日语听力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8.
转型期中国社会"泛功利化"倾向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在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出现了把功利判断推向极至,用功利去泛化整个社会物质领域和人文精神领域的"泛功利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实质是用功利来衡量一切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一系列明显的表现."泛功利化"倾向的蔓延,引起社会道德的明显滑坡和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社会道德危机和公正危机以及社会行为的粗鄙化和非理性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强大冲击.必须以"以德治国"精神为指导,对"泛功利化"倾向进行认真分析,建立合理的功利评判机制,找出调适和消解这一倾向的良方,为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49.
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现象在我国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目前,我国已经将治理商业贿赂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商业贿赂泛盛机理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的趋利性是商业贿赂存在的前提条件;法制不健全助长了商业贿赂的泛盛;执法体制不顺使商业贿赂得不到应有的惩治;一些行业已形成的"潜规则",给惩治商业贿赂行为带来了难度.治理我国商业贿赂行为的对策,主要包括:构建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设置防范机制,遏制商业贿赂;完善举报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权力寻租机会;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营造健康的商业文化等.  相似文献   
50.
“社会时间”是社会史学者依据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质对其进行的特殊度量。以丰子恺笔下的村妇及其生活为案例进行历时性考察,我们发现,生活于“半封建半殖民地”之下的村妇为时代所驱使,孜孜求索属于自己的那份生活,而其生活的印迹则成为近代的征象。在共时性的意义上专注于村妇生活与社会环境(区域或社群)的关系,可以发现,一方面,社会环境是索解村妇生活的地图;另一方面,村妇生活为其社会环境创造了人文气息、地域特色和社群结构。在泛时性的意义上揭示村妇的性别角色特征,让我们注意到作为她们共性的自然身份,而这些共性的提炼则有助于彰显特定时空中村妇生活的特殊性所在。“社会时间”概念的引入,缘于社会史研究对象的扩展而来的思想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