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581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103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681篇
理论方法论   173篇
综合类   1577篇
社会学   266篇
统计学   1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61.
本文阐述了医药卫生科研档案开放存取的必要性,结合国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政策,提出我国医药卫生科研档案开放存取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62.
微博声音     
《21世纪》2012,(3):20-20
有媒体认为房价还没下降到购房者的期待心理价位。是的。物价涨工资不涨满足期待吗?存息不涨贷息涨满足期待吗?收入低涨税收暴涨满足期待吗?食品安全满足期待吗?政府诚信满足期待吗?言论自由满足期待吗?民主权力满足期待吗?市场开放满足期待吗?公平教育满足期待吗?医疗保障满足期待吗?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63.
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所在城市CBD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当CBD处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将有利于促进CBD的发展;当CBD不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时,两者可能形成一定的竞合关系.笔者分析了上海、 广东、 天津和福建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所在城市CBD的关系,发现总体表现出合作共赢的态势,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为CBD提供了一些服务业开放创新的思路.随着第三批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和建设,各个城市CBD服务业发展可以参考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扩大开放,更好地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与CBD联动发展,引领城市经济开放升级.  相似文献   
64.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术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支持服务两个方面。从后现代主义教育的视角出发,剖析当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对创新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非学术支持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5.
《大庆社会科学》2014,(2):35-35
正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陶希东撰文指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一半以上人口开始居住在城市当中,新型城镇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挚、新红利。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须要处理好如下一些基本关系。城乡再统筹:处理好"城"和"乡"的关系。在充分遵循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协同发展、公平发展的新模式。在此过程中,避免出现城  相似文献   
66.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托古老的丝绸之路与周边其他国家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马克思开放经济理念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带一路中的多外贸易、国际分工等很多问题的理论基础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开放经济理念,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开放经济理论中也涉及了很多关于中国和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设想。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开放经济理念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以天津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其较特殊的高等教育模式,分析提炼建筑方案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强调以经典的理性思想作为教育建筑创作的理论基础,以理性手法对空间形态和建筑形象的营造为手段,将功能、空间、立面等的形式表达和赋予建筑的思想理念有机融合作为建筑创作追求的目标,实现对建筑品质和内涵的恰当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