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脱离专业实际等缺陷,而酒店的人力需求对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中校企合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践基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以及"双向进入"模式是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之间的校企合作的3种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科学体系中,“行政裁量”首先是在行政法学中发展出的一个概念,是行政法希望加以约束的对象.在“行政国家”生成的过程中,行政裁量行为迅速增长,从而使行政法逐渐成了政府有效行使裁量权力的障碍.于是,公共行政学开始取代行政法学而承担起了行政裁量的研究任务,并对其作出了更加积极的理论确认.由于行政裁量问题在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引入,逻辑性地突出了“责任”的主题,学者们就此展开了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政治—行政”二分的叙事原则逐渐被“事实—价值”二分的研究取向所取代,从而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的进化.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共行政研究对行政裁量的关注中,发展出了一条不同于行政法学的思路,那就是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行政裁量权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强调运用女性视角审视文学作品,通过系统研究女性文学的创作母题、结构艺术和叙事风格,在发现和建构"性别诗学"体系的同时,以一种开拓性的文化立场和批判精神,对文学创作中长期存在着的男权制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理论颠覆.而美国作家休·米勒的小说<下面的世界>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从社会学纬度和性别诗学纬度两个方面系统、深入地反映了女权运动深入到文学领域后所产生的若干影响及新变.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政策周期过程的研究视角多数集中于政策制定与政策评估等环节,政策执行成为一个“遗漏的环节”.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政府实施的政策中大部分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使得人们对政策研究的视角逐渐由政策制定转向了政策执行,提出了许多有关政策执行的理论和模型.政策执行研究的范式,经历了由“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的“自上而下”范式向“关注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的“自下而上”范式,再向“试图建立一个集前两者优点于一身的整合性概念框架,并对执行进行动态探讨”的“整合—系络”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阿道夫?梅耶的"心理生物学"理论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产生铺平了道路.他的弟子理查德?雷曼在担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神经精神科系主任期间将这一理论带到中国,不仅在北平精神病院践行"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国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由此诞生,而且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精神病专家.这些专家及其弟子又将这一模式推广到了中国各地,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因之得以推广.新中国成立后仍有精神病院实行着这一模式,实际上保留了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显性的世界观定位取向,法国唯物主义者创造了无神论的自然图景,其历史学家则把社会改革纳入不间断进步的历史过程;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完整系统的世界现,它唯一也是致命的缺点是其基础的精神实质,这与近代世界观发展的科学趋向相悖,它已经彻底完成,但它的不合适宜也达到了顶点;这一内在逻辑预示着彻底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深化,其基础是“物质一实践”或“实践一物质”,即马克思的“哲学—世界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韩非和亚里士多德在设计官吏选拔制度上存在"相马"模式与"赛马"模式的差异,"相马"模式体现人治特征,"赛马"模式体现法治特征,两种制度模式同源异流,即有着共同的法哲学基础却呈现不同的走向."相马"模式神秘面纱背后隐藏的是阴暗诡诈,"赛马"模式则渗透着客观、公正和透明的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校社会服务的两种基本模式,美国的“高校主导型”模式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均具有政策性、双向性、针对性、实体性、长期性的特征.但由于社会文化不同,二者在社会服务主导方、社会服务内容和社会服务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美国模式以高校为主导,政府对高校社会服务提供政策和经费的大力支持,但不会对其具体服务方式等加以干预,高校则通过咨询、信息和科研等形式服务于政府,并与企业、社区平等互动,各取所需;而在日本模式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政府会通过立法和经济援助等方式对高校的社会服务方式进行细致的指导,引导企业和大学开展以委托形式为主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的分析,研究了内蒙古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和现状,认为内蒙古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模式上应该选择“双路径”演变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图式理论阅读模式用图式去解释知识的表征和阅读理解过程,它为阅读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但是,它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阅读过程,却忽略了"以文本为基础"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中有四大主导性范式--"意义"说、"需要"说、"关系,,说、"人性,,说.这四大范式揭示了中国价值论研究的内在脉络.因此,剖析当代价值论研究的内在脉络,是推进当代价值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伤逝》一直是鲁迅研究学界探讨鲁迅妇女观的重要范本。如果能够超越现有的从“小说者说”出发的研究方法,正视其存在的叙事破绽及意图悖谬之谜,将其置放于从古典到现代版的“私奔”模式中,并与现代新女性奋斗实迹互为参照,便可解读出它所蕴含的中国现代男性文化精英的性政治观、话语类型、两性关系与女性解放进程的真实形态。由此,使《伤逝》将显示出远不止于现有研究层面、限度、价值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吉林省老人海南过冬现象的分析,探索现有的"候鸟式"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偏好机制,同时对佛罗里达、海南、张家口、黑龙江四地的"候鸟式"养老模式展开研究,借鉴成功的经验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证吉林省消夏养老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点出魅力吉林消夏养老的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的拉力因素,并提出了消夏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帮助贫困大学生“脱贫”,并逐步由“帮困”转向“育人”,最终达成“帮困扶志”“助学立人”的目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这里提出的“四维立体”救助模式,既有助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问题,也有助于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对维护高校稳定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解冻前,美国通过延期讨论和联合国"重要问题"处理办法,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代表权,"中国代表权"问题由此产生.出于联华抗苏战略考虑,尼克松上台后亟需缓和美中关系.1969和1970年,他有意释放出一些对华和解信号,但因国内外牵制,美国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仍沿用"重要问题"案,然而改行类似"一中一台"策略的讨论却在加紧进行.1971年,美国正式决定采取"双重代表权"案,即中国加入联合国并进入安理会,同时保留台湾当局的联大席位.其间,美台有过激烈交涉.随着第26届联大否决"重要问题"案,通过"阿尔巴尼亚"案,台湾当局被逐出联合国,美国苦心经营的"双重代表权"案根本就未能表决,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根本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必定要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来展开对人类行为的研究.目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主要依托于“经济人”和“文化人”假设,二者分别强调人的生物(自然)属性与文化(社会)属性,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人也因此被分裂了,因而亟需整合.然而过去简单拼凑的做法是失败的.真正的出路在于:把握和揭示人的两种属性究竟是怎样结合在一起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作用的.由此我们提出“文化一生物人”假设,它表明:人的行为,其实是由人的生物性需要和文化性需要通过趋利避害的生物机制而催生出来的;趋利避害的生物机制,就是人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相互结合而对人的行为产生作用的方式.如果“文化-生物人”假设确实能够将“经济人”和“文化人”假设整合起来,从而恢复-个完整的人,那么“经济学帝国主义”和“社会学帝国主义”就将遭到摧毁,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同主义则有望实现.  相似文献   

17.
马丁·布伯从人的"对话性"入手,从哲学人类学和宗教哲学两个方面探讨了人类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价值。他把"我"、"你"的对话比喻为"狭窄山脊"上的相遇,这种相遇显示了人生的意义和无意义,世事的有常和无常,人类的有价值和无价值的双重结构。在他看来,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都是没有的,我们永远处在善与恶之间。他认为,人的道德的终极来源不是人自己,我们不可能自己为自己立下道德律,人也不能仅靠自己就能够拯救自己;人必须倾听上帝发出的道德命令。通过启示的方式,我们发现了绝对的价值,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荀子从人性本恶和社会历史方面追溯"礼"的起源,综合了儒法两家的学说,形成了礼法结合、礼本刑用的思想.荀子的"隆礼"思想赋予了"礼"以形而上的根据,拓展了"礼"的功能,并对"礼"进行了内在寻根式的阐释,丰富了"礼"的人文内涵与实践意义,深化了儒家"礼"的理性精神和实用品格,对中国文化重视情理结合、以理节情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都市型村庄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公共服务与村庄社会管理的转型,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通过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四位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形成服务信息互动、社会资源共享、全程动态监控的管理新模式,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信息化,全面提升都市型村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抗战的严峻态势促使战时文艺工作者积极抛却成见,广泛汲取一切有益因子,借以最大程度地进行抗日宣传.于是通俗文艺也被纳入“抗战”叙事的洪流,并由此创生出崭新的“抗战通俗”类“变格”叙事.此类“变格”叙事不仅通过“叙事回避”达到了“叙事动员”的目的,而且更展现出了抗战文艺的多样风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