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303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531篇
理论方法论   114篇
综合类   1668篇
社会学   435篇
统计学   27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102.
103.
结构型理财产品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近年来,因其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而颇受消费者追捧。与此同时,逐年递增的未达标率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此类理财产品是否能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在承担高风险的情形下,能否获得与之相匹配的高收益。通过选择33款(期)挂钩型理财产品,用微分方程定价模型计算理财产品的理论价值,并用蒙特卡洛十万次模拟挂钩资产价格走势,估计可实现的预期收益率期望值,分析产品溢价率,并思考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监管机构、消费者进行风险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其产品占据了全球日用消费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海飞丝、夏士莲、力士、潘婷、护舒宝等每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他们的产品。为了争夺市场,这两个公司发生了一场令人费解的“间谍”风波。  相似文献   
105.
陈亦权 《职业》2012,(28):23
我们在生活中常爱说"差不多""不清楚",还经常把"难得糊涂"当成座右铭。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在工作中容许存在1毫米的差距,就必然会有更大的差距出现,而这种差距,却往往酿成致命的  相似文献   
106.
《国际公关》2012,(4):68-69
引言:提到某一个品牌,人们常常会首先想到该品牌的商品或者服务,其实,品牌的魅力除了这些物性的内涵要素,还有更重要的情感内涵,即情感魅力。真正进入人们内心的品牌一定是“被情感化”的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具有情感倾向的印迹。一个品牌如何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占据消费者心智体系的核心位置,如何与消费者进行良好沟通,建立更为深入的品牌情感,这是品牌在情感营销传播方面的重要使命。一汽丰田诚信服务体验嘉年华传播项目,是目前中国汽车售后月反务品牌在情感营销方面的典范,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7.
新《民事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设了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这既有利于实现消费者实质自由,又有利于将公民的结社自由、诉权的可让性以及消费者协会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法律作为调整利益关系的手段的整体性功能,同时突破了传统民事诉讼中起诉人必须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理念,为受损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防护性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8.
109.
电子商务环境中,经营者常利用其与消费者之间的非均衡博弈关系擅自处理后者的个人信息,这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人格利益,而且阻碍了个人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我国为促使经营者尊重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排他性产权,应强制经营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履行征得消费者许可等义务,进而改变这种不均衡状态。而立法者为了优化规制效果,宜立足于商业伦理与网络治理等因素构筑的特殊国情并重点借鉴欧盟的成例,凭借作为公共选择的立法活动将前述义务予以明确化。但刚性的法律规范又会不当限制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决策自由,并阻碍个人信息的有效利用,对此,我国还需要参照美欧做法对经营者义务规则的适用设定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1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被媒体和部分学者称为消费者后悔权(反悔权)。但后悔权(反悔权)带有较强的道德色彩,无法准确反映该权利之法定属性,不仅无助于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保护,还可能造成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撤回权的称谓因其客观中立特性则更能准确反映其法律性质以及平衡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不同利益的立法本意。撤回权也不是绝对的无因退货,它的行使也有适用范围和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