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747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115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223篇
丛书文集   1294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64篇
综合类   2081篇
社会学   502篇
统计学   3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盲目症”害了城市化这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城市化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 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  相似文献   
92.
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动克服这种收入差距,需要保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通过政府行为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针对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3.
论我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现代文明的趋势和标志。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就现实而言,面对人口增长和资源约束的压力,以及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4.
21世纪加快城市化的明智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核心就是农民、农业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改变城乡人口结构和劳动者就业结构,使劳动资源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然而我国自1955年即限制农民进城,以后又将城市化与“城镇化”混淆;将城市化的概念换成了“城镇化”,将城市化导入误区。有人辩护说,城市化和“城镇化”不过是说法不同,仅仅一字之差,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这一字之差就改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95.
一、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1、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一主三化”、“工业兴县”正在变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宜都会议,出台了鄂发[2003]10号和鄂办发[2003]35号两个文件,对此,基层干部反映很好。大家认为,省委、省政府从长远打算、战略高度、发展的眼光出发,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切中要害,用心良苦。两个文件的出台,为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描绘了发展蓝图,提供了强有力  相似文献   
96.
河南新密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工业县(市),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先进县(市)差距,必须发挥自身优势,走工业强市之路。  相似文献   
97.
周其仁 《决策》2004,(1):38-39
在“行政规划和权力租金驱动”和“市场自由流动组合”之间作出取舍,比在“城市化”还是“城镇化”之间作出选择重要得多。也许,提高我国未来城市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把“城市化”或“城镇化”从政府未来发展大计中一笔勾掉。  相似文献   
98.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普遍选择的就近半城市化路径中,人口迁徙具有可逆性:一是从城市回流到农村的可逆性,二是从大城市回流到中小城市的可逆性。这两种可逆性勾勒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去城市两极分化”机制:类贫民窟作为物理载体仍然会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但在可逆过程中,它并不会形成一个刚性的城市社会贫民阶层,进而这种可逆性成为城市社会两极分化结构中的弹性要素;特大城市也会产生,但在可逆的过程中,作为纯资源接受者的中小城市将获得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的契机,从而这种可逆性也构成了城市体系两极分化结构中的弹性要素。  相似文献   
99.
气候变化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也是影响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思路、治理方式和治理技术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制度困境,使得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进而阻碍了城市针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应对,使得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陷入了"社会经济-气候环境"系统的恶性循环当中。而大数据治理可以通过建构气候环境生态大数据和其他各类有关气候变化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应用到城市的总体规划当中,并通过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功能,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界,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从短视的、经验式的模式到科学的、可持续的模式,进而破除城市"社会经济-气候环境"的僵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利用2002—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城市化、高等教育扩张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城市化对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当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时,地区收入差距扩大;高等教育扩张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不同地区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高等教育扩张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中部地区的结果与东部地区的结果基本一致.相比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其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而高等教育扩张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从合理推进城市化和高等教育扩张两个角度提出四个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