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16篇
  免费   2446篇
  国内免费   606篇
管理学   10438篇
劳动科学   520篇
民族学   6313篇
人才学   2426篇
人口学   701篇
丛书文集   29746篇
理论方法论   5327篇
综合类   58344篇
社会学   9126篇
统计学   1027篇
  2024年   533篇
  2023年   2118篇
  2022年   1018篇
  2021年   1884篇
  2020年   2064篇
  2019年   2238篇
  2018年   964篇
  2017年   1968篇
  2016年   2594篇
  2015年   3899篇
  2014年   8612篇
  2013年   7970篇
  2012年   8959篇
  2011年   9017篇
  2010年   8433篇
  2009年   8549篇
  2008年   9737篇
  2007年   7415篇
  2006年   6331篇
  2005年   5890篇
  2004年   5610篇
  2003年   5100篇
  2002年   3933篇
  2001年   3374篇
  2000年   2418篇
  1999年   1176篇
  1998年   619篇
  1997年   533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92.
本文意在通过探究中韩两国春节的传统娱乐活动,从其形式及其意义两个方面来对比中韩两国在传统春节娱乐活动方面的异同点,让大家从另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中韩两国的文化内涵与节日习俗。  相似文献   
93.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科学提炼概括出的新青海精神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是各族人民在新青海建设实践中迸发出的意志力量,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独特气质和崇高品质。本文深入阐释剖析了新青海精神产生的渊源和内涵,并提出了新时代大力弘扬践行新青海精神的路径。  相似文献   
94.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践经验,表征社会主义劳动方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指引。在当前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愈加稳健、劳动与劳动者地位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价值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无产阶级劳动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96.
单位管理生态是管理活动中各参与要素与管理环境的有机统一,领导风格作为单位管理生态的有机构成,与单位管理生态高度契合,并受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领导风格要追求管理的"完美"状态,应关注文化环境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影响,以"人性为本"为起点,领导者与下属建立互应性关系,以便更好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关系的平衡.领导风格塑造应结合领导环境寻求"变"和有"度",不仅要重视下属的认可,而且要与组织、下属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97.
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治理经历了从根据地局部执政时期的革命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移植苏联宪制模式及本土化探索,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新局面。百年宪法治理历程曲折蹒跚,终坚定向前,经验值得弘扬。宪法治理模式的移植当慎重,宪法的权威应维护,加强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创新,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文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8.
99.
党员干部的价值观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通过阐述焦裕禄精神,提出党员干部应该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之心,应始终具有爱民亲民的高尚情怀,应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应始终秉承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00.
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是"未来—理想性"导向、"人民—总体性"导向、"艺术—综合性"导向的结合,其主流价值观意在凸显超越实然的应然层面,避免无政府主义、极端相对主义和各种层面的虚无主义,这要求我们在评价时区分"主流"与"支流"、"末流"及"不入流",建构主体性与文化自信,进而达到"规范性共识"与"多元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