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李悦 《中国民族》2007,(11):42-43
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皮影是流传广泛并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集文人写作、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表演,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就是皮影戏。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的出现将我国皮影艺术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22.
对皮影收藏有着多年感情的我,前不久居然在泰国也淘了回皮影,真是开眼、开怀又开心!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相似文献   
23.
曹洋  李阳 《今日辽宁》2011,(5):60-62
琴声灯影里的梦幻世界流光华彩,活泼俏煞的影人舞于影窗,清亮婉转的唱腔在空气里悠然荡开……  相似文献   
24.
王姣 《现代交际》2014,(12):152-152
随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本地教育资源问题在城乡幼儿园教育中进一步突出出来。为普及东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本研究主要以望奎皮影戏为出发点,为东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契机。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评估,采用行动研究法设计活动,以此来探讨地方资源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5.
今年以来,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计划生育协会依据自身辐射面广,会员联系广泛的网络和人才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到“关爱女孩行动”中去,显现出了初步效果。目前,该县以计生协会为龙头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已成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26.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冀皮影戏,其影卷是影戏的主要文学形态,也是影人表演的文字参照。冀影卷承载着影戏的叙事方法和文化内涵,其题材的选择、情节与人物的设定、程式化的设置、民间地域文化的融入形成了冀影卷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活态化表演中的词格、韵辙和唱腔在丰富了影戏艺术表现的同时,也形成了冀影戏独有的审美意蕴。在中国戏曲文学史上,冀影卷在丰富了戏剧叙事文学的同时,也因方言、程式化和通俗的文学特色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27.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说的是汉武帝妃李夫人。可惜这位倾城倾国的美女年轻轻就香消玉殒了。武帝伤悼不已,请方士招魂,希图与夫人再见一面。方士将夫人画像设在纱帐里,背后置灯烛,灯影摇曳,隐约见李夫人翩翩而来,姣姣玉面,袅袅腰身,宛若生前,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末民间戏曲的衰微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现代媒介和社会转型。通过对华县皮影戏历时性民族志的考察可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中民间戏曲呈现出三次高潮,分别是1956年前后、1963年前后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可以把握和梳理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化发展的脉络。人民性与组织化是两条重要的线索,将艺人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组织、制度和机构等方面的保障,确保民间戏曲活动的繁荣,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人民性,即一切文艺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人民性的要求下,历史与时代有了更好的融合共振,文艺工作者和农民一起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共和国未来文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29.
几根竹竿扎于路边,一方布幔悬挂其上,布幔前铺一方方正正的地毯,是为舞台。舞台上,锣鼓争鸣,琴箫应和,身穿古戏装演员,或说或唱,或歌或舞。这是2012年7月22日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代表在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考察时看到的堂戏表演场景。古朴的唱腔,铿锵的伴奏,真情流露的  相似文献   
30.
豫南影戏作为宋代中原皮影脉络的延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其中的罗山皮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时代的发展,影戏市场萎缩,艺人经济社会地位逐渐走低,以愿影为主的演出方式对影戏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豫南影戏后继无人,生存状况堪忧。应调动当地的政府、教育界和艺人等多方面力量,担起保护豫南影戏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