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上月的第三个周日,父亲节。女儿一早从海南打来电话,说祝我节日快乐。说实话有些意外。女儿离家前,碰到这节那节的,好像从来没对我说过什么祝福的话,倒是离家之后,这样的电话显得勤了。意外之余也觉得有些暖心:原来总以为女儿是个只知道自己感受的孩子,离家的这一年,好像很快长大了,懂得关心别人了。虽然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但我觉得父女和母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往  相似文献   
42.
会宁县皮影戏作为一种以民间艺术形式存在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民俗研究价值。因传承后继无人、传承方式落后以及传承内容老旧,使得会宁县皮影戏的发展步履维艰。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会宁县皮影戏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会宁皮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3.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统称。皮影戏是通过灯光投影于白色幕布上,幕后伴以音响,再以唱腔、道白配以剧情。皮影戏中的人物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中国的皮影艺术,是一门集绘画、雕刻、文学、音乐、舞台、  相似文献   
44.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模式和保护方式仍然在探索之中。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生动体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包括传承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传承人从艺表演的现实语境、传承人传艺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传承人相互认同的信仰基础。由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构成因素可以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保护进行实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45.
46.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在了解冀东影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佛教文化在冀东地域的传播对皮影艺术的影响、佛教文化与冀东皮影戏的汇合、佛学文化视野下冀东皮影戏的现代传承三个方面,对佛教文化与冀东民间艺术皮影戏之间的内在关联展开了追本溯源的历史考察工作。研究认为,冀东皮影戏吸收佛教文化"俗讲"演绎形式的母体基因,变文讲唱是佛教音乐文化与冀东影戏联络的母本,二者之间存在"底层"与"借用"关系,冀东影戏"佛化"的人物形象特征、唱腔艺术和影戏剧目均是佛教文化的孑变。  相似文献   
47.
皖南皮影戏始于明末清初,通过吸收皖南小调、花鼓戏、绘画、雕刻、剪纸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发展起来,被当地百姓誉为“太平戏”。历经了数百年来的传承与腾挪变化,皖南皮影戏在沿袭了“正貌和丑形”传统造型理念的基础上,融合了民间艺人的审美理想和民间美术等诸多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皖南地缘谱式的造型艺术程式。这种程式绝非某代或某个艺人的独创,而是历经了多代艺人的学习、交流、积累和创造而逐渐完善定型的脸谱化艺术程式,在外彰显出写意写实为一体的艺术美感,在内蕴积着朴素功利的审美理想,质朴生动地记录着皖南皮影戏数百年来的兴衰更替以及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8.
陇东道情皮影戏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其中之一便是有着很强的宗教仪式功能。陇东道情皮影戏的这一功能,既体现在一些特殊的戏俗,如“打台戏”、“封神”、“过关戏”等这些似戏非戏,有着很强模拟色彩的驱邪、祛煞的仪式上,也表现在某些特定场合如“庙会戏”、“愿戏”等演出时的神秘仪式里,还呈现在请神仪式以及例戏演出等方面。陇东道情皮影戏的这一功能,与影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深受民间道教、佛教以及巫术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道情皮影戏本身就是道教艺术——道情的一种形象化展演,即用皮影这种道具来演唱道情曲目,与道教有着源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红伶 《女性大世界》2005,(11):57-57
来中国之前,谢喜福的第一职业是音乐老师,第二职业是作曲。而他现在的身份,从讲台上换到了课桌前,又重新做起了学生。如果你走进课堂,一眼就能认出他来,因为,他一定是教室里最老的学生,谢喜福在将近四十不惑之际,把自己放到了异域文化的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50.
如戏皮影     
作者小叙: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因思念爱妃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从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就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皮影戏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偶戏中唯一一种可以在舞台上表演的平面艺术。皮影戏是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配合音乐和唱白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所以也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