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570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1.认真了解企业文化 每家公司必然都有诸多成文和不成文的规则,这些"规则"(即所谓企业文化)乃为公司的精髓与灵魂.初来乍到的,切记千万莫逞英雄,天真地奢想去改变它们,否则,你只会成为"除旧革新"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132.
今年年初,市委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拉开了全市“警示教育月”活动的序幕。各区县、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迅速行动,使警示教育入心入脑,触及灵魂。日前,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陈绍泽在市建设纪工委关于转发市政公用局纪委开展“算好清廉七笔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上批示:“算清廉政账,这样的教育很有针对性。“市政公用局的做法之所以能受到肯定,是由于他们的做法唤起了灵魂深处的震撼。  相似文献   
133.
<正>人民网6月12日电:11日有微博网友发布一组图片,一名少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南段庄烈士陵园的英雄纪念碑前,做出各种不雅动作,还将一墓碑踢倒。照片一经发出,令人震惊之余立刻引发网友愤怒,不少网友声称要"人肉搜索"图片中的少年,还有人提出"别放过那个拍照的"。一声别放过,既让人有些解气,但也让人警醒和反思,我们  相似文献   
134.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委书记抄袭市委书记关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讲话稿,结果被网友举报,不仅闹出笑话,还因此作了检讨。据报道,这位县委书记只是把原稿中的“我市”改成“我县”,其余大多是原样照搬。  相似文献   
135.
阿Q和祥子形象的塑造,是鲁迅和老舍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伟大贡献.虽然阿Q与祥子走过的人生轨迹截然相反,祥子是追求现实胜利而精神崩溃,阿Q是求精神胜利而肉体毁灭,但在这两个各具特征的人物身上,却包裹着相同的文化心理与国民精神.阿Q与祥子形象在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和相通性,折射出两位作家以改造国民灵魂,实现人的精神解放为旨归的伟大心灵.  相似文献   
136.
《人“快”了》剖露的是知识分子复杂而温馨的文化心理。作者通过平凡生活 ,写出了知识分子思想、品格、气度、境界、原则与尊严。  相似文献   
137.
通过柏拉图与老子美学思想的比较,可透视中西文化现象及思维上的一些差异。二人虽然都在向着探究世界本源的方向努力,却有明显的不同:柏拉图注重的是逻辑推理与概念分析,试图对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寻找更本真的世界与真美。因此他排斥感性,崇尚理智;老子寻求的不是如何脱离现实世界,而是如何与天地宇宙共融相通,他的实现途径既不排斥感性,也不排斥理智,而是一种综合式的观照与体悟。  相似文献   
138.
"颠覆"是解构主义的灵魂.将解构主义批评策略用于解读J·D·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典型成长小说,此类成长小说内在所约定俗成的母题范式--童贞与世故的对立冲突以及前者遭遇后者的玷污腐化,便遭到来自文本自身的颠覆与消解.  相似文献   
139.
通过戏剧人物的个性化描写及戏剧语言的诗化,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使自己的作品面向人的内心,叩问人的灵魂,印证了他的表现主义艺术观.他在灵魂刻画上表现出虚实相生的梦幻色彩,笔下戏剧诗意充盈,鲜明地有别于纯粹客观描述现实世界的传统古典戏剧.  相似文献   
140.
托马斯&#183;阿奎那从其“恩典不会摧毁自然”的立场出发,并不反对运用理性来探讨“个人灵魂不朽”的可能性,但又把理性的作用严格限制在论证和解释信仰的范围之内。通过对这一教义的理性分析和创造性发挥,他不仅把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现实与潜在的关系的学说引入了基督教的灵魂研究,而且把新的含义赋予了教父们归属给灵魂的“非物质性”和“实体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