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26篇
统计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与式扶贫模式虽涌现出一些成功典范,但贫困人口的参与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间有诸多障碍和问题需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大规模推广参与式扶贫的政治社会环境和贫困人口自身的小环境尚不具备,只有政府和农户合理分权、分工,密切合作,扬长避短,才能实现扶贫开发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教动因——"人文奥运"探索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肉体能力的有限性和神的感性能力的无限性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张力,是构成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向极限挑战的内在动因。由此而言,体育运动便不仅具有形而下的色彩,而且具有形而上的意义,是使人的肉体机能全方位地接近神的一项文化创举。从横向的对比来看,具有禁欲主义色彩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可能导致奥林匹克运动,无意于强化肉体生命力的儒家和道家也不可能派生出奥林匹克传统。从纵向的发展来看,由基督教对欧洲的主宰,经文艺复兴运动而宗教改革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也随之经历了由中断而复兴的过程,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宗教的原因和背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柏拉图与老子美学思想的比较,可透视中西文化现象及思维上的一些差异。二人虽然都在向着探究世界本源的方向努力,却有明显的不同:柏拉图注重的是逻辑推理与概念分析,试图对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寻找更本真的世界与真美。因此他排斥感性,崇尚理智;老子寻求的不是如何脱离现实世界,而是如何与天地宇宙共融相通,他的实现途径既不排斥感性,也不排斥理智,而是一种综合式的观照与体悟。  相似文献   
4.
原载于《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 0 0 3年第 6期的寇鹏程先生的文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三重困境》 (另见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 2 0 0 4年第 2期 )指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存在着三重内在的困境。笔者认为 ,“三重困境”的提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里一一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书除绪论外,包括五篇内容,即商品经济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绪论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第一篇,商品经济一般。从分析商品开始,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产资源消费和进口的逐渐增加,国际矿产资源期货价格传导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运用可以测度即期相互作用的变结构SVAR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国际矿产资源期货价格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矿产资源期货的价格传导机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英国伦敦金属期货市场作为国际矿产资源期货的定价中心,仍然具有定价优势.  相似文献   
7.
8.
9.
正介休市张兰一中始建于1949年,现有教学班16个,学生793名,教师94名,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自从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介休市龙凤中学、市教委教研室,绵山中心校校长、绵山一中、介休七中校长、张兰镇中心校、张兰一中等学校任职,从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到乡镇中心校校长、中学校长,我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这方热土。特别是2008年担任张兰一中校长后,凭借多年的校长经历,我带领校委会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通常沿着两条路径进行,它们分别以"美"和"艺术"为核心,并于中国古代典籍中寻找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阐发。由于美学之为"美学"的根本因素并非"美"和"艺术"而是"感知"和"情感"(或感知活动的情感的体验),这种研究虽然成绩斐然,却遮蔽了一个根本问题,即中国古代美学之所以被称为"美学"的理论依据。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情感来源于"性"之动,具体又分为两种渠道:一种是"物—知(智)—情",另一种则是"物—欲—情",二者都必须以人对物的当下感知为基础,都是来自感知活动的情感体验,因此都符合美学学科的基本定位,也因此都可为中国古代美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