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97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40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900篇
社会学   18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希 《理论界》2007,1(11):202-203
“五四”人生探索文学的创作主体是被先驱者们“从黑暗的闸门下”放出来的“五四的产儿”。逃离后的青年们随即面临退潮期,他们怀着苦闷和彷徨开始了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价值信仰的寻求,分别形成了以庐隐、孙依工为代表的和以冰心、许地山为代表的两类不同的探索态度和方式,在同一类别内部的探索也有着不同的层面。人生探索文学是“五四”及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时期在文学领域内对于意义虚空的反响和对价值建设的呼唤。女作家冰心站在信仰的高度对基督教“爱”的价值的援引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02.
从西方浪漫派开始,肺结核病被想象成一种爱情病。肺结核病人往往被描写成浪漫、温情、执着、优雅、多愁、善感,大部分是具有艺术修养的人。浪漫的肺结核疾病意象,多表现在女性人物身上,而男性患者则被描绘成暴躁、肮脏和可怜的。关于女病人海派作家延续了林黛玉病态美的传统审美旨趣。同时,病人形象是男性知识者无法改变生存处境,无力抢夺心爱的女性的一种阉割焦虑的心理体现。张爱玲塑造了一个异质的女肺结核病人的形象。川常不仅仅是作家弃儿情结的反映,它反映了新女性在独立之后无所依托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3.
张謇为中国的戏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中国戏曲史上应该具有重要地位。深沉的文化焦虑 ,置换为热切的社会关怀 ,使他把戏剧改革作为社会政治的一种形式和内容。张謇强调戏剧以适用为本 ,追求有补于世的实用效益 ,建立了一整套的规范 ,强调戏剧直接为社会服务 ,为民众服务 ,移风易俗 ,关心道德个体的精神提升 ,一切都是以人的自觉自律为起点和归宿 ,充分体现了工具主义的美学观。张謇在标举风化的前提下 ,也十分重视戏剧艺术表现的研究 ,在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处理上 ,突出文艺在教化上的外部作用 ,引导艺术家们面向社会、面向人生 ,又遵循文艺自身的特殊性 ,研究戏曲发展的内部规律 ,特别是在梅兰芳戏剧的改革上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智慧。  相似文献   
104.
民族主义问题不仅是当今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的重大意识形态问题,而且在处于转型和过渡时期的社会中呈现为令人困扰的思潮.结合着历史上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和实践的国家的传统与现状,本文对后共产主义社会境域中的民族主义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后共产主义的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其起源、生发和蔓延与社会变革产生的焦虑息息相关,既与自由主义民主和自由市场相对立,也与社会结构变迁相承接.  相似文献   
105.
《天使,望家乡》与汤姆斯·沃尔夫的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风靡欧洲的一场哲学运动.它以关注生命体验,复归人性为核心,倡导积极自为、勇于超越的自由意志,反对人性异化和理性束缚.作为活动在30年代美国文坛的青年作家,沃尔夫通过<天史,望故乡>,在艺术家自我追寻的心路历程中,展示了生命个体对时间、命运、死亡和空虚等具有本体意义的焦虑,倡导了探索生存、超越生存的积极自为的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6.
现代知识者形象的“物质生存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小说中有大量反映知识分子受到经济生存贫困威胁题材的作品。知识分子形象在其中一方面发出对社会“堕落”的诅咒,一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病态的心理症状。他们或是有“迫害狂”的表现,或是有敌视一切的病态心理。究其社会心理原因,是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代转型产生严重不适,进而导致“物质生存焦虑”。  相似文献   
107.
语言焦虑是外语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学习者由于学习障碍而产生的语言焦虑对其语言学习的效果影响极大。英语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英语中产生的焦虑,了解其原因。并探索出相应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8.
儿童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是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的,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教育儿童.本文从家庭环境的角度阐明了在培养健康的儿童心理的过程中家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9.
丁力 《学术研究》2005,4(4):131-134
论文从心理学角度切入,提出20世纪上半段的现代文学中知识者形象有“集体性焦虑”的突出心理表现,从作品表现、作家自我表述、批评家感触等方面阐述,认为这种集体性焦虑与知识分子作为“边际人”或“过渡人”密切关联,指出对现代知识者形象的集体性焦虑的研究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情绪是一种重要的人类心理现象。情绪虽与政治如影随形,但在政治学研究中却被长期忽视和边缘化。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善于释放和表达情绪,社会已日渐获得情绪社会的特征,而情绪的政治意义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在社会流行的诸多情绪中,焦虑和怨恨是两种重要的和容易辨识的情绪。情绪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沟通价值和适应价值,并常常成为理性发挥作用的前提。关注和认识情绪,有助于发现尚未被充分关注与认识的社会问题,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拓展政治审议的公共空间,探索社会问题的务实解决方案。在这种意义上,情绪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