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01.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临终前,他很慎重地留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死后,除护送遗体去火葬场的少数几位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一概不要打扰。”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仪式。  相似文献   
102.
拍摄灵魂     
李浅予 《东西南北》2008,(12):47-47
想要成为无可取代的人,就必须经常闪现智慧的火花。加拿大肖像摄影大师优素福·卡什(1908~2002),曾为罗斯福、丘吉尔、爱因斯坦、毕加索、海伦-凯勒等政要、名人拍过肖像。这些黑白照片经过岁月的淘洗非但没有黯然失色,反倒愈加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并成为世界摄影家们学习的经典范本。  相似文献   
103.
爱因斯坦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的评价缘何出错?前苏联的几代学者都认为,原因就在于爱因斯坦并没有看到《自然辩证法》手稿全文,他的评价并不是针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全文而作出的。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的方法,从客现存在的事实出发,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历史考察和理性分析,认为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本文从新的视角分析了爱因斯坦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作出错误评价的原因,认为首先是因为爱因斯坦在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方面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严重错误;其次是在客观上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本身难读、难懂有关;再次是与爱因斯坦本人的哲学倾向有直接的关系。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引出某些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4.
统一性思想不仅是哲学上,也是科学上的重要思想。在爱因斯坦的学术生涯中处处体现出这一光辉思想,"世界是和谐统一的",也成为爱因斯坦心目中最高、最神圣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05.
文章讨论了爱因斯坦的宗教观,认为爱因斯坦是旗帜鲜明的无神论者;分析了他提出的宇宙宗教感情的内涵,指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科学家关于世界合理性与可理解性的坚定信念与诚挚的感情结合在一起,称之为宇宙宗教感情,并认为该感情是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这是爱因斯坦对宗教内涵的拓展、宗教感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6.
今年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创立100周年。这一理论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爱因斯坦留给人类的遗产,不仅仅是相对论,更重要的是他创立相对论的科学创造精神。我们应追寻那伟大精神创造的源泉,用它来唤醒、激发出新时代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7.
我国学术界在对爱因斯坦的道德和伦理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中,把爱因斯坦塑造成为一个可疑的“圣人”形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研究者对爱因斯坦的道德和伦理思想的片面理解。爱因斯坦的人生经历、科学追求和哲学思想,是他的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思想背景。在爱因斯坦的道德和伦理思想中,除了他所主张的那种以“利他”为核心的道德和伦理外,还有一个他所没有意识到的以“自由”为核心的道德和伦理。爱因斯坦的以“利他”为核心的道德和伦理,与他的以“自由”为核心的道德和伦理,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道德和伦理。爱因斯坦的以“利他”为核心的道德和伦理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因而他的以“自由”为核心的道德和伦理,是对他的以“利他”为核心的道德和伦理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108.
我与别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这些人包括活着的人和已死去了的人。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劳动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爱因斯坦当然不是说他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得靠别人养活,而是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来看自己的生活,即他所享有的一切,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09.
张亚辉 《可乐》2011,(1):78-78
1955年4月18日,“相对论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终年76岁。全世界为之震惊,安静的小镇顿时挤满记者和科学界名人。场面看起来有点疯狂。  相似文献   
110.
爱因斯坦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许多德育思想至今仍然闪烁出耀眼的智慧光芒,他的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人生最高目的的思想,他的人类价值的基础毕竟还是道德的思想,他的要使科技成果造福于人类同时要避免给人类带来祸害的科技道德思想,他的要使教师成为艺术家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思想,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科技工作者和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培养更多有高超才能的人才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