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陈甦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
刘传刚  李雪媛 《理论界》2009,(8):123-124
本文将小区停车位分为小区内的地面停车位、小区内独立建设的多层经营性停车位、楼房首层架空层停车住、利用人防工程改造的地下车位车库、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成的非人防工程性质的车位车库,在类型化的基础上对小区停车位的归属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优先购买权也称先买权,是指特定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享有的在出卖人出卖标的于他人时,所享有的以同等条件优先于他人而购买的权利,包括按份共有人先买权,股东或合伙人优先购买权,承租人先买权等。我国关于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主要见诸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24.
生态危机的爆发和加剧对人类社会的冲击极其深远。作为一种专门用于解决因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法律制度,物权法理当做出应用的回应。本文基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与价值多元性认知,重拾私法特别是物权法的调整手段,探讨在生态化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物权法的重新定位问题,重点涉及对物权法律关系中主体、客体、内容相应变革开展的初步考察,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物权法》"生态化"的制度建构与实际运行之关怀。  相似文献   
25.
优先权作为一项担保物权,是指债权人依法律的规定就债务人的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优先权制度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其发端于罗马法以来,倍受各国民事立法所重视。  相似文献   
26.
浅谈新《劳动合同法》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物权法>通过后与老百姓权益密切相关的又一部法律.该部法律将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工会以及劳动行政部门产生重大影响.不但可能会解决劳动维权成本高的现状,也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7.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必将实现由债权性质向物权性质的转化。这一转化日益暴露出我国过去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单纯依靠债权法保护的不足,迫切要求建立起以物权法保护为主体,以债权法保护为补充,二者相互结合的民法保护的统一体系,以切实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尽管规定了善意取得以及遗失物的拾得制度,但对于先占制度却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一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始终作为一种习惯存在着,所以有必要将其作为法律加以规定。这样不仅能够使物尽其用、社会稳定,而且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王雅娟 《探求》2008,(4):28-30,39
物权法》首次确定了浮动抵押制度,对于这一立法举措,学界褒贬不一。文章从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国外制度和特点人手,对《物权法》相关规定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0.
正确理解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物权法制度;正确认识和理解物权变动的概念、物权变动的原因、合理地评价物权行为理论是正确解读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必要理论前提;对大陆法系国家三种典型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之正确理解是正确理解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必要立法认识;对大陆法系国家三种典型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科学合理的评析是正确解读物权变动立法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