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3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对市民社会在历史和逻辑上的非同步性认识,马克思和黑格尔提出了不同的市民社会观。由于深刻认识了英国式市民社会的双重性,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表现为这样的逻辑:特权-同权-扬弃同权的特权。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受市民社会的传统政治内涵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建构起以人本学为框架、以人民主权为内容的特权市民社会观,即马克思只是从政治特权层面上批判了黑格尔逻辑中的第一环,而没有完全驳倒黑格尔。这是与他此时缺乏古典经济学知识直接相关的。这种理论缺失虽然使马克思无意中陷入了资产阶级法权意识形态,但其对市民社会的关注却成为他转向一般唯物主义、开启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之路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02.
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让渡的结果,政治权力的运用必须坚持公益的目标,服从公共意志的约束。但是,由于现实情境的复杂多变性,为了更好的保护公共利益,就必须赋予政府部分自由裁量权,这就是“特权”。阐述洛克的特权理论,有利于我们对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理解的深化,可以进一步丰富现代自由裁量理论。  相似文献   
103.
近代入华传教士大多借助于政治力量从事传教活动,结果往往引起中国人的排斥,严重的还引发民众与教会冲突.英国传教士戴德生最初也期望政治力量能带给他真正的帮助,但在经历了崇明岛事件和扬州教案后,他逐渐疏远了政治特权,这一方面基于他对中国人排外原因的认识,另一方面基于他对基督的信心以及他对中国的爱和中国文化的认同,事实证明这样做反而更便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4.
清代后期贵州教育迅猛发展。时任贵州的地方官员认为,贵州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落后,主要原因在于文教不兴,应该采取措施教化当地民众。清政府多次议准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官学、社学、义学、私塾、书院等以发展教育。道光时期花溪青岩书院以民间捐资义学的特点而成立,书院倡导教学相长、扬其所长的学风,奉行儒家的教育思想,让书院的人才辈出,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05.
残存的封建残余和特权因素仍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根源十分复杂。在中国法治化的进程中,清除思想、政治上的封建残余和特权因素的影响,是中国实现法治的必要前提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6.
幕藩体制对商人的限制和为商人提供的条件、对商人的依赖,都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都市商人寄生于幕藩体制,掏尽了统治者钱袋中的最后一枚铜板,使之债台高筑,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统治阶级,颠倒了社会阶级关系。农村商人以农民的商品经济为依托,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和新生产关系的产生。政治统治者创造的经商条件和对商人的依赖,使商人动摇了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阶级基础,成了幕藩体制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单边金融制裁频繁地成为美国在国际关系中胁迫他国的主要手段之一,国际经贸交往的正常秩序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二战后国际情势的特殊变动,国际法规则体系中存在嗣后漏洞,未能对美国金融制裁加以妥当规制,使之长期逸于国际法的“灰色地带”。当前,国家间关系的社会化趋势与国际法治概念的生成,为检视美国金融制裁的法律本质提供了新视角。美国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圭臬,滥用根植于“法律特权”的单边金融制裁,枉顾国际社会的整体性利益,拒不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美国金融制裁不仅频频违反实在国际法规则,更与实现国际法治的国际社会共同追求背道而驰,显然不具备合理性与正当性基础。对此,国际社会应建构美国金融制裁的有效约束机制,确保制裁的决定以“在先违法行为”存在为前提,制裁的实施服从比例原则与程序正当性原则的指引,推动国际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8.
在美国殖民地时期,政治参与是占社会少数的富裕的成年白人男性基督徒的特权。公民的选举权受到了种种限制,主要包括财产资格限制、宗教资格限制、种族限制、性别限制、年龄限制、居住地和居住时间限制、甚至品行限制等。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战争以及社会运动的冲击下,对选举权的不合理限制被逐渐废除,使选举权由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转变为所有成年美国人普遍享有的一项权利。美国在废除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确立成年男性选举权方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然而它却是最后一个实现真正普选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在当代美国,在选举权扩大的同时,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却持续降低。这是美国公民选举权扩大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发人深思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9.
行政契约中的特权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中的特权对于维护公共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的行政立法及实践均认可了特权的存在。然而,特权行使超越必要限度又会对行政法造成破坏,使行政契约这种行政方式失去存在的价值。肯定特权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对特权的行使进行必要控制是平衡行政契约中特权与契约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0.
特权分配成为转型期俄罗斯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越来越影响到转型和改革的顺利进行。究其原因,特权分配是高度集中体制的产物,也是改革初期转型国家无法避免的代价。特权分配的长期存在会阻滞改革和转型的顺利进行,必须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来遏制和消除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