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李伟 《河北学刊》2005,25(4):120-125
由康德哲学所开示的"经验"与"超验"的"二向度"致思理路是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中西思想文化、学术命意相对待的关捩所在.以此反观诸如王元化对黑格尔、卢梭的反思,张世英"新哲学"的"本体僭越",王国维"哲学之困"的致思根源等都会给人以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2.
王国维的文学史观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建构,并奠定了文学研究的格局和走向。深入总结王国维的文学史观,对于建构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郭现军 《兰州学刊》2007,11(12):25-27
王国维从文化学的视角或立场来研究国民性问题,对国民性问题有着精深独到的见解,认为:中国人在价值取向上以实用为目的;思维方式则长于直觉思维;方法论上擅经验概括;知识论方面重行轻知.其思想与方法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王国维集宋代三位词人所作词中的句子为一体,运用词句中的某种意象,通过诗歌的兴发感动作用来抒发联想,次第展开境界层次,形成了他独特的文艺理论。作为王国维评论古诗词艺术品位高下优劣的美学标准的词学理论———“境界说”,是王国维诗学理论的最高成就,也是近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学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45.
蒋继华 《阴山学刊》2007,20(4):9-12
受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王国维从审美无利害关系出发,提出"眩惑"范畴。在王国维看来,"眩惑"刺激人的欲望,使人"复归于生活之欲",违背艺术的精神与宗旨,不能使人超越功利、进达纯粹知识。对待艺术中的"眩惑"成分,要因文而异,具体看待,不可以偏概全。要从中国传统美学的雅俗之辨中,发掘其蕴藏的深层意蕴和非凡之美。在艺术和美浸淫着世俗气息的当下,更应从人的生命价值、存在意义等出发,认识到"眩惑"在满足人性发展方面的肯定性价值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6.
戏曲学是20世纪新兴的学科,元杂剧研究是戏曲学学科中最有成绩的学术门类。该文概括叙说20世纪上半叶元杂剧研究的成就,历数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建树,高度评价王国维开拓性的学术成果,对学界较少关注的郑振铎在这方面的学术地位给予高度肯定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47.
王国维的“古雅说”,既具有不拘泥于一切形式的道家美学精神,又具有追求表达艺术家人格力量的儒家美学精神,充满了泛美主义的色彩;它把艺术的关注点从天才的创作转移到审美者个人的经验上,强调了艺术的自律性。  相似文献   
48.
王国维教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三点:(1)哲学教育为教育之本;(2)美育使人入于高尚纯洁之域;(3)教育之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他认为教育不应当仅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强调哲学教育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提倡美育。他从思想自由的角度出发,反对在教育上独尊儒术,倡导引进西方哲学。凡此,都表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即使在9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有不少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9.
王国维1908年撰写<人间词话>126则,稍后从中择录63则并补写1则,分3期连载于1908-1909年之<国粹学报>,影响寥寥;1915年1月,王国维复将<人间词话>手稿和<国粹学报>刊发之64则,重新增删、合并,并从<宋元戏曲考>中迻录1则,合共31则,分7次连载于<盛京时报>.从此以后,王国维未对<人间词话>再作任何修订,故<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代表了王国维词学的终极形态.<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久不为人所知,1982年,陈杏珍、刘烜将王国维自存剪报本(不全,仅23则)揭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赵利栋从<盛京时报>中迻录全部31则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此后诸家转载,都不出以上二本.然二本文字多有舛误,因试作校订,并略论其去西方化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50.
王国维对于“解脱”说的疑问,其实也肇始了他对于“哲学”的疑问,他婉转于“可爱”与“可信”之间,意味着他在学理认知、学术取径上的重大抉择与转向,“可爱”与“可信”之说,有着属于比较思想史的潜在含义,暗示乃至交代出王国维在取资于西学的历程中,对于自身文化身分与话语立场的痛苦自觉。走向《人间词话》的表达方式,正是王国维出离逻辑的概念的“哲学”式表达的重要步骤,其中“境界”区别于“意境”,是一个非诗学所能限定的概念,联系着王国维广大的精神世界与文化抱负,这也是“境界”无法在纯粹诗学范畴内获得准确诠释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