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57篇
理论方法论   351篇
综合类   2258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伴随西方现代性而展开的"现代化范式"创生了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基于人与社会关系元命题的分殊认知,西方知识界着重探讨了以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为中心的建设议题,形成了多元的社会智识。其中,围绕自由与秩序关系的设置与调试,形成了法治基础上的"制度—结构—心理"任务框架,颇具启发性。在政治社会生态迥异的中国,对这一智识体系的借鉴应坚持方法论的自觉与辩证思维,批判性地考虑其价值的"脱域"性。基于此,大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建设,需要深度根植于自身实践场域所规定的"复杂现代性"来发掘其普遍性的理论因子,同时参鉴"他山之石",从而塑成具有可持续性的良序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2.
现代性导致的记忆危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现代社会的线性时间结构中断了社会发展的连续性,造成了记忆的断裂;媒介技术的发展产生记忆悖论:在提供丰富多样的记忆手段的同时却加速了遗忘,造就了技术性失忆的状态;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使记忆娱乐化,导致了记忆历史意识的隐退。对记忆现代性危机的解答促成了记忆研究的文化学转向,继而开启了文化记忆研究。  相似文献   
83.
胡适是近现代以来致力于为王安石正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虽不是研究王安石的学术大家,却始终对王安石保持浓厚的文化兴趣,执着于从文化现代性视角出发"发现"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借助"比较参证"的研究方法,胡适发现了一个更加"现代"、更加生动,也更加独特的王安石.胡适对于王安石的"发现"自然受到近代以来梁启超等人新史学实践的直接影响,也体现了其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学术自觉和功利动机,同时也与其个人复杂的人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胡适而言,王安石不只是一个研究对象,更是其观照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视点和"方法",融入了其个人深刻的人生体验.相比于同时代的新文化人,胡适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了王安石形象的近代重塑.  相似文献   
84.
当代农村题材文学中的"故乡"镜像,重建了人与乡村、人与自然、人与人等之间的诗情画意关系,它既是乡村现代性发展的产物,也是乡村现代性困境的表征。当代农村题材文学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生存条件等物质性存在的图绘,建构起坚实而厚重、丰富而立体的"故乡"镜像,并最终生成强烈对抗现实的强大功能,上升为一种心灵皈依的乡村宗教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5.
传统中国的风水批评是天道信仰内部的正统批判异端,是宗教对巫术的批判。与此类似,晚清基督徒对风水信仰的批判也基于宗教对巫术的立场,但其批判资源包含大量的现代科学知识,不仅颠覆了风水信仰的理论基础即阴阳五行的宇宙秩序,并且殃及同样建立在这一宇宙观念之上的天道信仰。然而,科学虽否弃了宗教和巫术,但它对人类命运的解释与巫术却甚为接近。  相似文献   
86.
对"平等"的观照具有多重视域。它既涉及理论意义对平等的探讨,又牵涉社会实践中平等的实现。以时空为角度来考察,平等既涵盖历时性问题又离不开地域性分野。就分属的领域而言,平等又同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平等问题具有复杂性。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同儒学、佛学和西方早期启蒙观念具有重要关联。其平等思想论及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内容丰富,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近代平等观的现代性特点和阈限。  相似文献   
87.
88.
89.
90.
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简单将其理解为对现代性发展模式的否定,而割裂与现代性、传统性的内在联系,必然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判定。后现代性具有观照、审视与反省现代性危机的镜鉴功能。但后现代性也遭遇自相矛盾的思维困境:在批判内容上,对孕育自身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现代性母体过于反向的质疑,有"矫枉过正"之嫌;在反思内容上,倡导对现代性的全盘式否定的同时缺乏建构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有"怀古伤今"之名;在诠释方法上,极度狭隘地排斥竞争性观点,有"孤立无援"之感;在时空观念上,拒绝将历史和时间当成连续不断的统一体,有"大而不当"之实。后现代性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需要,应摒弃其只批判而不提出具体方案解决问题的消极态度,探寻并发掘作为进步思维方式的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