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8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51篇
理论方法论   348篇
综合类   2249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7 毫秒
991.
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语境,本文重新反省了近代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文化传统的蝉脱与嬗变,以及隐含在这一脱变过程中的中国现代性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导并论证了这样一个基本学术判断:即近世中国企图脱出传统道德文化的自由与保守之两分,表明了"传统之后"的中国道德文化陷入了摆脱传统与持守传统的两难纠结,而最终的结果看似已然超乎"传统之外",实则仍然在"传统之中",只不过社会主义新道德以革命性变革的方式,在近代百年的"诸神论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中国的主流道德文化。然而,她并非超脱于"传统之外"的纯粹异物,而是且只能是中国道德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性的新的延展,仍然是漫长、深厚、连贯的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的"变体链"。  相似文献   
992.
刘易斯认为西方是现代性的完美象征,穆斯林应全盘西化、实行政教分离去拥抱现代性。科佩尔指出世俗主义是西方现代性的源头,穆斯林世界应该世俗化、释放改革的力量、彻底地融入西方文化。埃斯波西托反对世俗的原教旨主义,强调伊斯兰世界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主张穆斯林社会通过内生性的政治和社会转型,和平地实现变革。拉马丹阐述伊斯兰的普遍原理与文化的多样性,主张西方穆斯林在西方现实里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自觉地进行知识革命、构建穆斯林品格,在全球伊斯兰的演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由思想文化领域的知识阶层发起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是从理性主义的抽象原则出发的,而社会改造又是需要激情来推动的,由此理性的激情化就为现代文学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助力.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种抽象的文学政治的性质,它从抽象的理性法则出发,力图在政治上同一切现实的政治势力切割;在文化上与固有的传统决裂,以理性作为文化建构的唯一原则.这是一种以具有普世性的理性主义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取代特殊主义、地缘主义的传统文化的努力.他们的文化信念带有明显的现代末世论色彩,着眼于从终极的理想状态来看待现实.  相似文献   
994.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现代性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民族主义追求的目标本身就是超越传统的现实目标。因此 ,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表现为批判传统和追求现代性两个基本面相。批判是手段 ,现代民族国家是目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深层起源使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对帝国主义掉以轻心。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功能在填补价值真空和民族认同。文化民族主义必须坚持自我批判以防止变成种族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995.
论美学的现代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现代社会获得确立的根源、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作者认为 ,虽然美的观念和对美的思考古已有之 ,但美学学科的确立却是现代社会发展后的产物 ;作为独立的现代人文学科 ,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审美和艺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 ,而是在其对审美艺术的阐释中渗透了现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原则———美学是现代人文精神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96.
韦伯和哈贝马斯都从理性视角出发思考现代性问题,但他们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这是启蒙理性自身的双重变奏.工具理性虽然使社会面临重重困境,但它只不过是启蒙理性自身的一重变奏.要奏完启蒙的乐章,就必须在葆有工具理性合理内核的同时将其发展为交往理性.交往理性重建了主体理性,破除了工具理性造成的现代性困境.可以说交往理性奏响了启蒙理性乐章的高潮.  相似文献   
997.
晚清的语言变革与文学变革要求,都源于进步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近代先驱在设计社会变革路径时,最初并没有把文学摆在重要位置。梁启超等人对文学看法的改变,与他们维新变法失败后,在中国社会变革问题上思路的调整有关。与此同时,一些进步人士在试图引入西方的科技文明与文化观念时,发现自己曾经得心应手的汉语书面语系统已经显得言不及意,新民、开发民智目标的实现也需要语言的转换。晚清语言变革与文学变革在实践的层面上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以启蒙大众与政治变革为目的的文学革命,极其看重白话的作用,把语言变革当成了重要突破口;而由于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近代的语言变革运动必须最终突破这一堡垒才能够言胜。  相似文献   
998.
在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成长从其现实意义中抽离出来,成为了时代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市民社会的形成、社会思潮的转化等各方面变化的产生,加之成长小说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独特的美学形态以及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内核,使得成长小说有了特殊的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背景,同时也由于与现代性的紧密联系,塑造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9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现代性的研究构成了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其论争的焦点关涉到两个根本的问题:一是有关中国国情及其相应的现代性性质的判断,二是有关西方启蒙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普适性问题.反思这段时期的研究,它基本上属于借用西方的有关概念与框架来分析问题的阶段.这一情况在有关"自由主义"思想的实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的理解上显得尤为突出.现代性研究方面的困惑,说到底在于我们无法从哲学的层面上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以帮助人们从学理上将"问题语境"、"普适性"之类的难题说清楚.  相似文献   
1000.
自火车发明以来,它就凭借喷薄而出的巨大白色蒸汽,洪亮的汽笛声、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逐渐征服着人类。火车不仅代表着科技的成功,更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最终形成一种对火车及其孪生物轨道的情结,或者可以称之为"火车文化"。生活在拥有亚洲最早铁道迷("鉄道ファン")的国度,宫崎骏从小就受到铁道的影响。因而其动漫作品里,火车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本文就是在了解了宫崎骏诸多作品后,对其作品中频频出现的火车意象进行探讨,试图解析宫崎骏的火车情结(铁道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