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535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790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无论是“道问学”还是“尊德性”,都只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注重客观事物的伦理意旨,因为儒学的本质是修身为本的为政之学,其主旨是不可能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的,所以儒学的盛行尤其是理学在明代的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国哲学家徐敬德,在韩国的性理学发展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徐敬德的气哲学是对张载、邵庸和朱熹思想的继承和改造.格物致知,重思考,但不能正确处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重视对"终极真理"的追求,但以自己无疑惑为最高境界,显然脱离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论述了儒、道、佛三学的鼎立与交融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后指出,三学在发展中对武术、气功产生了或利或弊之影响.相较而言,儒、佛对其有一定积极意义,而道学则起到了主要是思想上的消极作用.文章还探讨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对武术、气功发展的影响,认为自新儒学产生以后,武术、气功向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钱穆有关理学研究的以下贡献:认为初期宋学是理学的直接思想渊源,突出了初期宋学的历史地位,把它当成沟通汉唐乃至先秦与宋以后学术思想的桥梁.把理学分为宋明与清代二个历史时期,宋明包括北宋、南宋、元代、明初、明代中期、明末六个阶段,清代包括晚明诸遗老、顺康雍、乾嘉、道成同光四个阶段,并把这一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分析,揭示了理学流变的特点及其内在逻辑.全面揭示了清代学术思想与宋明学术的渊源关系,指出理学不仅在清初,就是在汉学盛行的乾嘉时期仍有其影响,只有通晓宋明理学,才能很好地了解清代学术思想的特征及演变与发展.把朱熹置于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去考察,从多视角揭示朱熹思想的精神,突出朱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工夫或工夫论是宋明理学重要组成部分,工夫的中心任务是实现气质之心与绝对天理的统一.最重要的工夫是敬,敬以心理合一为分界线.合一之前的敬叫做未发之敬,合一之后的敬叫已发之敬.未发之敬,虚心以待天理,这便是涵养.已发之敬,便是不断地省察,从而巩固心理联盟.心理合一的工夫,又分别叫做笃信、立志、诚意等.敬而生信,在笃信活动中,人们将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道理,从而实现由外向内的转折.信以发志,在立志活动中,人们将对天理的认知转化为践行,从而实现由知向行的转折.这些转折活动,实质上是变化气质.诚意便是变化气质的工夫,诚意的内容是将不可靠的气质改变为可靠的气质,气质活动因此合理.人类行为因为符合天理而获得了合法性.心理合一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自然性生存转化为超越性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倪士毅四书学深受被认为“多不同于朱子”的饶鲁影响,以至于被史伯璿判为“信朱子不如信饶氏”。他们认为饶鲁之说“多有好处”,大量直接引用饶说,包括引其新奇之说,与朱子相对之说,或为使饶说与朱子说相协调而对饶说“改易字面”,或强调与朱子不同之饶说属于“宜知者”。史伯璿认为他们于饶说“口虽非之,心未尝不是之”,或暗主饶说之意以批评朱注,或删润饶说以为己见而求合于朱注。当然,对饶说过于新奇或针对朱子的激烈之见,他们亦删除之。比较来看,胡炳文、陈栎、倪士毅对饶说态度虽大体一致,然亦有小异。元代前期新安理学深受饶鲁影响这一客观而隐秘事实之存在,有助于反思视元代前期新安理学为朱学门户株守者这一流行看法,更新对宋元朱子学演变脉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浚、张栻父子创建的蜀湘学派,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影响。他们在两宋之际,适应时势的需要,立志报国,共济时艰,不仅在抗金战场上建功立业,而且著书立说,出入理学的师承门户,积极倡导实学实用、经世致用,与理学颇有不同的事功思想。张浚、张栻的"门人"很多,包括后来生活在南宋中期的浙东事功学派,都受到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晚年提出以《孝经》《大学》《儒行》《丧服》组成“新四书”,作为“十三经”之总持、国学之统宗。“新四书”体系的建构,意味着打破程朱理学的“四书”体系,回归于原始儒学,并对阳明心学有部分认同。之所以反对程朱的“四书”,是因为《中庸》《论语》《孟子》三书包含了“性天”之类“超人格”言论,与西学影响下现代哲学、史学、科学相近,而与原始儒学的“修己治人之道”有所不符,故而必须被取代。章太炎作为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和国粹派的代表,他的新“四书”体系及其晚年的国学观,对于当下重新思考儒学或国学的承继仍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蔡方鹿教授的大作《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于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下两册,共135万字,入选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蔡教授的研究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清拟话本小说中有很多命相故事具有丰富的理学意蕴.这些命相故事肯定命定论,但更肯定并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命相叙事并不是简单的事实陈述,而是揭示命相与心相的关系,肯定心相的作用,艺术地表现了小说家对于“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思考以及对“致良知”的探究,是对理学的形象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