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9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就像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分析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物质的生产关系出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指出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及对其进行周密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争论涉及到一个国家如何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乃至封建主义向社会过渡的问题.同一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到底会不会表现出不同的政治结构,实际上是这一争论的核心.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古代所有制形式,或者说三大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这一阶段,在东方和西方实际上表现出了不同的政治结构,即欧洲的封建制和东方的亚细亚的生产方式.这两种政治结构的根本区别是:在欧洲,尽管封建庄园内部存在着普遍的农奴制,但是诸多庄园和国家政权之间却类似于契约关系;在东方,整个国家是作为实体存在的,每个家庭和个人都作为实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失去了独立性.在东方,没有真正的私有所有,最多只有私人占有.皇帝和他借以统治整个国家的官僚系统的成员,和人民绝对没有欧洲式的契约关系,而是作为绝对的支配者,拥有者无限的权力和荣光.于是,这种社会呈现出如下特征:"专制主义"与"官本位";不存在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法;极强的顽固性与封闭性.这一切对于中国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的实现,有一个最低限度,即能够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收入水平.劳动力价值除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外还受到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影响[1]194.今天的劳动力价值基本构成中,"历史上"、"道德上"的因素,往往让人很难实施.不能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我们应深刻理解马克思思想中的精髓,深入研究当今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5.
和谐社会的公平效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和谐与生产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生产力的和谐,才有可能提高效率;只有生产关系的和谐,才有可能实现公平。是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和谐与生产关系和谐的对立统一,才有公平和效率的对立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  相似文献   
96.
文章分析了“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基础”这三个概念的区别,揭示了现有经济基础理论中包含着逻辑矛盾。在这个基础上,下一了下新的经济基础的定义: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具有非对抗性矛盾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系统)。  相似文献   
97.
98.
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刘彩被认为是地主创级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依据历史档案及关有关资料,考察刘彩及其家庭发家置产的历程,统计其田产数额及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其田地租佃关系,进一步了解并解释近代封建土地制度和民国川西地区农村生产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9.
论精神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臣  王艳 《南都学坛》2000,20(2):82-84
精神生产方式是精神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它决定了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是一种探索性和创造性、继承性和集累性、复杂性和扩张性的劳动。这些特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精神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