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0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65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057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420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11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一、引言 新古典经济学建立了以边际分析、均衡分析为研究工具的收入分配理论。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1938)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每种要素投入者所获得的收入(也就是该要素的价格)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相似文献   
92.
充分就业内涵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就业"概念,仅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充分就业的内涵是不全面的.它应包含三个层面:个体、微观与宏观.个体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劳动者与劳动相关的个体特质与工作岗位相匹配,劳动者在其工作岗位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就业状态.微观中的充分就业是以一个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力资源配置,使之与组织内部的诸生产要素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就业状态.劳动者宏观中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有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者都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劳动岗位.  相似文献   
93.
<正>在我国,反贫困问题依然是当前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长期的反贫困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多地区还未真正摆脱贫困。回顾、反思和检讨我国反贫困理论和实践的历程可以发  相似文献   
94.
杨华 《民族论坛》2004,(4):58-59
(一)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就是说,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可以从两个层面去把握:一是从一事物与他事物之区别上来界定事物的本质;二是从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从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性中去把握。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总是较多地注意了从第一个层面即把它同以往的社会形态,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同(从形式到内容)比较中去把握。如果仅仅停留在…  相似文献   
95.
论述了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主要职能和根本原则,指出要使社会各界从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这个理论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大意义,并将其作为贯彻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96.
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抓好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97.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来源于实践,任何一种理论的价值都在于指导实践.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四十时年代,成熟于十九世纪七十时年代并充分反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面临着时代所赋予的挑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容应扩大化、深化和细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以宏大的历史尺度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他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总纲领.马克思通过劳动性质、财富尺度和自由时间这三个基本维度,不仅从"自由个性"、"自由劳动"与"自由时间"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人和社会互动生成的社会历史机制,而且从"实体"与"主体"相统一的角度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本原.  相似文献   
99.
必须匡正泛化生产力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概念在全社会的认知度、重视度、应用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普及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路线的深入人心,而这也应归为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之一。一些同志由于对生产力概念的非准确把握和时下推崇时尚思维方法的影响,对生产力概念作了种种泛化的理解与使用,模糊和逾越了生产力概念边界。对生产力的泛化无论从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本义还是从正确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路线来看都是必须予以匡正即去泛还原的。  相似文献   
100.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活动是创造历史的本源性、主导性力量,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进步都最终体现在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上,落实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当前,特别重要的是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认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