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8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管理学   785篇
劳动科学   77篇
民族学   280篇
人才学   220篇
人口学   63篇
丛书文集   3998篇
理论方法论   727篇
综合类   8832篇
社会学   1616篇
统计学   112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1267篇
  2013年   971篇
  2012年   1048篇
  2011年   1243篇
  2010年   1242篇
  2009年   1172篇
  2008年   1462篇
  2007年   1024篇
  2006年   854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424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命本身是一个随机事件,并不具有高尚的意义。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可通过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等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感。当我们的生活方式使脑内奖赏系统获得刺激,就会带来生命具有意义的感受,这种感受给人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生存的欲望是一切生物体最具特征的属性,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这种欲望。自杀主要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它并非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抗精神病治疗和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预防自杀。由于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大脑,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应该去适应各自大脑的特征。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对他人造成过多的伤害,政府就应该允许和保护人们自由地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对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这一中国文化"黄金时期"的分析,指出思想解放,博采众家之长,进行创造性思维,正是汉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主流,是其特色.儒家成为正统以后,在汉以后千年未遭倾覆,说明中国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张力.  相似文献   
33.
个体性生命焦虑是西汉赋家比较浓郁的生命意识。它较集中地体现于骚体赋和拟骚赋中。可以说,西汉赋家继承先秦时代的人文精神,并结合新时代对士人话语自由及人格自由的限制与剥夺,将屈原的楚骚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后世文学关注生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4.
儒家絜矩之道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论《大学》多重“格物致知”一章,然絮矩之道的提出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朱熹为絮矩之道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理论体系,包含政治方面以我为中心的自我调节,经济方面与民同利的关系调节,用人方面举贤授能的机制调节,思维与行为方面推己及人的社会调节。对儒家絮矩之道进行现代诠释,可以在政治活动中进一步发挥主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能动作用;在经济工作中发展经济,保民富民;在人才竞争中广揽人才,虚怀若谷;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处处以对方为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5.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36.
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是广为人知的,但作为和鲁 班齐名的古代著名工匠和军事建筑家的墨子,则鲜为人知。墨子在小城防守方面的贡献,既 有理论又有实践,在中国军事史和中国建筑史上都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7.
本文在对诗人静如的诗歌文本进行了详细考察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其诗歌所呈示的特质。  相似文献   
38.
《蚀》三部曲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女神与其他神及同神界安危相系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文章从上海地域文化和语言切入 ,联系茅盾对中西神话、文学的比较研究 ,依次展开求证式解读。本系列为长幼命运女神定位 ,阐析了小说的内在结构与神话模式主旨  相似文献   
39.
生命的困境与心灵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2,22(2):98-103
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 (“命”)的超越 ,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 (“逍遥”)。庄子将人生所面临的生死、时势、情欲等困境概括为一种必然性范畴———“命”。而作为“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庄子找到了三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 :安命、齐物、体道  相似文献   
40.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现在藉诗写史的自觉性,情绪与情感的现代性以及以社会主义者之身世与怀抱而为诗三个方面,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  气质和思想内涵。其五四以后的诗作也显示了旧体形式的诗歌在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渗入时代精神的条件下的内在生命力和创作实绩,不应为近现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