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2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400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112篇
人才学   95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91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50篇
综合类   2590篇
社会学   354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仕途失意、热爱自然 ,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原因 ,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他抒发了自己的躬耕之乐、苦、忧、怨 ,创造出一种平淡之中见醇美的审美效果。独树一帜的田园诗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32.
“五四”的主题是政治挤压下的启蒙。“五四”整个发展过程中启蒙始终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五四”落潮,并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启蒙自身发展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必然的客观要求。“五四”启蒙运动是不彻底的,这有其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因此不能脱离政治孤立地看待启蒙。  相似文献   
33.
34.
福克纳与沈从文都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故乡为背景来进行创作的。乡土是他们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理解了这一主题就可以很好地解读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文章通过对他们乡土主题的比较,分析他们乡土观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乡土主题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5.
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建国后五十余年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情况,就其主要问题和主要成果予以述论,对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6.
体验经济正以强劲的势态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城市建设意义上的体验无疑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 ,城市建设的文化价值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大连城市的体验模式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框架 ,对其认真的思考与整理 ,从体验经济理论高度作进一步研究 ,对建立大连城市特色 ,发展城市新型经济格局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解救之途的追寻--论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是为奴役中的人类寻找一条解救之途 ,他一生都在寻找战胜异化的生存世界和达成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方法与途径 ,在经历了漫长的迷惘与追寻之后 ,他将超越的精神信仰拯救当作通往自由之途。超越的精神拯救既具有积极意义 ,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8.
文章抓住明理做人这个主题 ,围绕“思想道德修养”课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 ,努力把道理讲明、讲实 ,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做人的真谛  相似文献   
39.
邓小平根据世界局势的新变化 ,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当代世界主题的转换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时代观。它不仅是我们准确观察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形势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我们调整外交战略、制定正确外交路线的客观依据 ,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0.
梁启超将启蒙作为其诗学主张的核心主题 ,并自觉地将这一主题贯穿于其诗学体系之中。他明确提出诗歌要用当时的新语句来表达新意境 ,诗歌要表现近代世界新兴的社会理想、哲学观念及其自然科学、物质文明 ,宣传当时欧洲先进的精神思想 ,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变革服务。启蒙是梁启超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他诗学的基础 ,是理解他诗学主张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