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安徽阜阳颍州区南塘村的村民,在一位海归的帮助下,将西方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改造成乡村版的“萝卜白菜规则”,应用于日常的开会议事。据称,学习“萝卜白菜规则”后,唯领导是从的领导人文化,与谁也不得罪的老好人文化,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据《新文化报》2月11日报道)  相似文献   
42.
日本近世城市发展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兴盛,造成了日本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町人因为从事商品货币经济而逐渐富有,社会地位也开始提高.武士阶层因为脱离生产经营、居住到城市里依靠年贡生活而逐渐贫穷,社会地位每况愈下.不少武士为了谋生,不得不违反幕府法律从事商品经济,从而与商人、豪农利益接近.农民阶级也出现分化,少数农民因从事商品生产而成为豪农和町人,大多数农民则愈加贫穷.维新前夕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变化,对维新后的社会改革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3.
邹赞 《兰州学刊》2014,(8):105-111
作为英国“第二波人文主义”思想家以及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雷·利维斯坚持捍卫马修·阿诺德的人生批评原则,以“文化政治学”的姿态和本土视野切入同时代英国文学与文化问题的思考。利维斯早期文化批评所建构起的“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之间的对立,不言而喻地将其自身纳入了威廉斯所谓的“文化与社会”传统。但必须注意的是,利维斯更加偏向于“少数人的精英文化”,尤其重视语言的中介功能和文化传承效果。此外,利维斯固然怀念前工业文明时期的有机共同体,但他所设想的拯救文化衰退现状的出路,既不同于阿诺德的希腊化、T. S.艾略特的重返十七世纪,也不像马克思那样构想一个社会乌托邦,而是寄望于英语教学,尤其是期盼列入“伟大传统”的英国文学经典能够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感知力和判断力,继而有效应对甚嚣尘上的大众文化。在利维斯那里,文化被赋予了社会责任,但是其实现方式却必须依赖文学文化的意义维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利维斯堪称英国文化主义思想传统与研究范式的转折点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4.
谭晓晴 《天府新论》2007,(5):153-155
这个时代对绿色文明的追求、对和谐主题的呼唤,要求高校管理者奉行不同于以往时代的人文管理理念,而人文管理的核心内容又主要体现在管理的"人文化"和"人本化"上,即主要基于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提供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方面。  相似文献   
45.
俚人文化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俚人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民族,在社会制度、物质文化、生活习俗、语言文字、信仰等方面表现出其独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6.
旅游景观具有着自然性文化构成与人文性文化构成相交融的文化内涵,而三峡旅游景观正是通过人文化成的两种方式,特别是文学化、民间化、文物化、民俗化这些具体形式的综合,才成为文化内涵丰厚,并且闻名世界的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47.
本文简单陈述了人文化教学理念的相关定义、内涵以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对如何加强人文化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策略提供了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48.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将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管理规范化和人文化来探讨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并在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9.
自然生态与中国古代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同时也为古代诗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最佳契机和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大量千姿百态的自然风物、动植物意象入诗使古代诗歌呈现出"绿化"、生机化的特色,为读者展示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生态画卷。同时,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使原本属于自然界的生态事物进入人们的审美文化视野,从而附着上了浓厚的人文化、诗意化色彩。  相似文献   
50.
耿占军 《唐都学刊》2005,21(6):7-10
汉代长安的乐舞百戏根据演出规模的大小一般选择在殿堂、庭院和广场进行。随着乐舞百戏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唐代出现了常设的比较固定的戏场,广场演出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汉唐长安广场演出的不断发展对今天西安市的人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