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6 毫秒
41.
张耒作为苏门重要成员之一,其诗歌创作成就很高。他的作品较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平易舒畅,不事雕饰,自然有味,有唐人之风。本文试就张耒的人生价值观、诗学观以及诗歌的风格作简单分析,以期窥得苏门诗人乃至整个宋诗风貌之一斑。  相似文献   
42.
张爱玲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创作风格,追求中国古典小说那种"平淡而近自然"的审美境界.但后期她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注重在小说中表现"细密真切的生活质地"、白描手法的完美运用、松散的叙事结构,这些新的转变和尝试极富意义,形成了张爱玲后期创作中的突破,但却往往为学界所忽视.  相似文献   
43.
梅越平 《南方论刊》2010,(6):109-111
风格作文作为本人的教学实验,力图从作文的基本元素——语言出发,探究语感奥秘及作文魅力所在。白描语体、修饰语体、幽默语体、哲性语体、新闻语体、政论语体、说明语体,本系列将逐一进行梳理,解剖名家风格,提供学生作文实用技巧。  相似文献   
44.
在中国美术史上赵孟頫是一个多产的画家,无论是在文学还是艺术之成就上,在元代里可以说是最显赫的。先前的研究众多,无论是生平、师承还是绘画书法都有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而以个案研究最多。本文以他的《水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1)这幅山水画出发,试图在此幅画中探究白描渴笔代替水墨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当煤黑子的岁月,我真正了解了地火的性格;同时,在那大山的腹地,我找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象征。 21世纪之初的2008年,中国文学馆想留下我劳改历史中当煤黑子的影像资料,该馆的青年学者傅光明曾带着摄像器材与山西作协秘书长顾大同等人同行,一起回访了我当“黑鬼”的那座劳改煤矿。  相似文献   
46.
《五马图》是现存最为可信的一件李公麟的作品,画家在画中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成功地描绘了马的外形以及表现了马的内在结构特点。李公麟以娴熟的笔法作鞍马人物画,使白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画科,这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巨大贡献。因而,元代长于白描的赵孟頫奉他为“白描之祖”。  相似文献   
47.
郭莹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167-173
在中国的古代,金属材料的使用十分普遍.白描画法始于吴道子白画,成于李公麟白描.至于金粉白描,虽还没有找到明确的古文献记载,却也是古已有之——至少是明代吴彬的金描《五百罗汉图》,至今流传于世.由于材料的黏稠度,金粉白描的运笔不如墨笔白描那样灵活自如,因此掌握其技法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但金粉白描具有墨笔白描所不具备的艺术特色:如果说墨笔白描朴素单纯而具有一种纯净优雅的美感,那么金粉白描则因其华美灼灼、溢彩流光的金属材料特质,而具有单纯优雅中兼备雍容富贵的艺术魅力.白描花卉作为中国画重要的一种视觉形态,包含色彩、构图、用笔等视觉因素,不光是描绘了客观景象,更重要的是抒发了主观情感.花中玉兰,高贵却不张扬,自古就被诗人所喜爱,更有诗句称赞其:"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也喜爱玉兰的飘逸不浮、风韵独特,故选择折枝玉兰为创作题材,以四张单幅画组成玉兰系列,均是在磁青色半生熟宣纸上运用金粉白描的形式表现.其画面上明与暗的对比、金色跳跃与磁青沉稳的对比,更加能衬托出玉兰的清丽高贵,再加以金书小楷题诗与印章增强形式美感,丰富画面内涵,这样的创作实践研究只是我探索艺术风格中刚刚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8.
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理论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的零度介入,提倡语言形式的自由与写作主体的消解,希望以此来挽救当时西方学界中的写作危机。中国的白描手法与零度写作有着许多的共通性,将二者相互对话,有助于我们辩证地发现中性叙事模式下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49.
花间词内容题材丰富,其中一部分词作突破了温庭筠为代表的艳体词“代言”的藩篱,将传统诗歌的白描手法成功地运用到词体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这部分词作虽非花间词主流,但却开拓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表现技巧,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宋代苏轼高举“以诗为词”大旗,进行词体革命提供了远程支援,从这个意义上,花间“别调”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作“以诗为词”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50.
刘璐 《南都学坛》2003,23(3):118-119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杰出的专业词人 ,他的词在雅俗结合的风格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而这一点 ,后人褒贬不一。多数论者只盯住柳词之俗 ,对其持鄙视、否定的态度。吴曾说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 ,浮艳虚华之文”[1] (P480 ) ;黄升称柳词“长于纤艳至此 ,然多近俚俗 ,故市井之人悦之”[2 ] ;王灼说他“浅近卑俗”“声态可憎”[3 ] 。因此 ,对柳永的俗词作一个重新理解是十分必要的。一柳永的俗词在内容上有独到之处。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俗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在雅词中 ,诗人总将抒情女主人公写成抽象的、象征性的形象。她们多为一些深闺贵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