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97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497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41.
彭华 《天府新论》2022,(5):1-10
晚清民国时期的近代蜀学,在直面古今、中西的关头,也出现了转型与发展。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审视,近代四川的诸多学人积极响应张之洞“由小学入经学”的号召,继承乾嘉学派“以声韵通训诂”的理路,在传统“小学”领域做出了不少贡献(如张慎仪、赵少咸、李植等)。而廖平则摒弃了张之洞“由小学入经学”的号召,炮制了“文字创自孔子”的怪论。在语言文字学领域,近代蜀学所开启的新页是古文字学的引入与推进,从而谱写了“新史学”的新篇章(如郭沫若、李亚农、徐中舒等)。贺麟等人在翻译西方哲学著作时,特别注重“名词的翻译”,这是广义的语言文字学研究。梳理近代四川学人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得失,可以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2.
宋元明经学或曰宋学的兴起,是经学史上一大标志性事件。宋学批评和否定汉学,从"舍传求经"到"疑经改经",是深入经典内部进行的经学变革。宋儒治经的重心,既在"依经立义",又坚持"以理义去推索",以便进达"圣贤藩墙",凸显了道统论意义的经学主旨。宋明诸儒虽多自出"新义",但实际也吸收了汉学的成果,是"尊经"而重道,为完善经典体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体现了所在时代的经学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43.
944.
杨慎对明代前期至中期理学与心学所表现出来的束书不观、内向求道的空疏学风极为憎恶,由此溯及作为其思想源头的程朱理学,为朱子理学及其经注纠误。杨慎批评朱子学所采取的立场是回到经学,其要点有二:一方面是治学方法,杨慎治学以博通为尚,通过文献稽核、文字诠释、名物制度考证等方法,对经学、史学、地理、文学、博物学、小学等方面的知识详加研究,讥贬理学、心学之以博学为旁务的观念,力图在知识上超过程朱理学;另一方面是在儒学义理上回归经学,通过对经学本旨的强调来获得评判理学与心学的制高点,在修养工夫、性情、理气等方面通过经学的立场来批评朱子。这些批评是局部的,杨慎自身并没有因此而建立起对儒家诸层面义理的融贯解释,但这并不妨碍杨慎揭示朱子学学术思想之缺陷的思想史意义,并深刻影响明代中后期的学术风气与学术方法,体现出蜀学“敢为天下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5.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46.
释“滚做”     
制义修辞形态受到命题方式、经学观点的直接影响,也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和文章风尚息息相关。明清时期,乡、会试制义文的命题方式经历了一个从冠冕正大、语意完整到逐渐出现语意不完整的小题的变化过程;而经学思潮方面则出现了对朱熹集注持审慎态度的经学观点,这些都对制义修辞产生直接影响。“滚做”是一个制义修辞术语。它既是对文章学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晚明科场命题方式的回应。它初现于嘉靖时期,盛行于万历时期,并在清代制义写作上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理论上的深入概括。它以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晚明以来制义文的美学形态,也呼应着时代的审美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