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3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管理学   3205篇
劳动科学   107篇
民族学   291篇
人才学   998篇
人口学   159篇
丛书文集   3124篇
理论方法论   706篇
综合类   8755篇
社会学   2107篇
统计学   421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2108篇
  2013年   1379篇
  2012年   1438篇
  2011年   1460篇
  2010年   1245篇
  2009年   1481篇
  2008年   1583篇
  2007年   1106篇
  2006年   816篇
  2005年   851篇
  2004年   632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529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苏承伟 《生存》2020,(6):0053-0053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都有莫大的帮助,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落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基于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以崭新的教学 思想遵循新课改下的发展趋势,从学生的身心角度考虑,设计出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课堂实践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浓厚兴趣,以求能够充分达到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居家养老服务实践在我国得到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满意度研究开始为学界所关注。基于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相关的期刊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廓清现有研究的文献概况、发展脉络和基本论域,从总体上呈现出该领域的知识图谱,以期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国内学界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的研究论域主要分布在满意度调查与评价、满意度影响因素、满意度测评方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绩效评价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学术关注度还不够高,整体研究水平亟待加强;满意度测评带有很大的模糊性,亟需提升测评的科学性;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导向尚存分歧,有待进一步化解;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乏对公共服务治理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5.
16.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黎黎 《天府新论》2015,(4):109-116
合作主义和对抗主义是协约自治模式下启动协商谈判的两种方式。前者立足劳资合作达到共赢,后者重视劳资对抗而实现各自利益。我国协商启动立法追求合作主义,但也借鉴了对抗主义的规则,而实践却呈现独特的以政府导向为核心的“统合协作”模式:劳资政三方关系中,政府力量明显强大;劳资沟通能力较弱,沟通方式或合作或对抗未成定式;政府导向是弥补劳资沟通能力的必要措施。立法与实践的偏差是由于劳动法制模式正在经历由国家统合向协约自治的转换引起的,在此过程中劳资双方追求“自治”又依赖“强制”,政府追求“回避”又延续“干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惠文化背景,其特有的社会情境通过影响群体情绪存量推动着群体行动的发生和变化。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表明,在情绪存量递增的过程中,个体情绪不断被激化,逐步实现群体行动的情绪动员。在情绪被充分动员的基础上,乡村社会固有的互惠文化通过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积极性、防止群体成员"搭便车"以及动员内外部资源参与群体行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资源,促使群体行动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于永君  徐好 《生存》2020,(10):0058-0058
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我们学校也与时俱进,提出了“326学导模式”教学,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导学案”,把传统的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高质量高效益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