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35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10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829篇
理论方法论   2084篇
综合类   2066篇
社会学   2207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982篇
  2011年   986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791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32.
中国正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而经历法制的现代化发展,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法律发展的全球趋同,我们传统的法律本土化资源在全球化时代更有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合理发掘传统法律中的精华,融合东西方法律制度的精髓,架构中国特有的现代化的法律制度是我们未来法制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33.
张瑜  杜嘉 《人才开发》2005,(7):20-21
在高等学校中,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学生干部不但要从事专业学习活动.也要在学生组织中从事社会工作。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经历了较为特殊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正是这个因素作用使得学生干部的素质发展有着独特的方面,尤其是对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有着复杂的影响。学生干部可以通过组织管理等工作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是有利的方面;  相似文献   
34.
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是教育部命名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教材在社会工作涵义、社会工作功能、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思想的地位、材料和观点的关系、社会工作和社会秩序的关系、矫治社会工作的阐述等方面还有可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35.
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研究成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对于高等教育社会学而言 ,这一旨趣能否有效实现 ,首先取决于研究者在研究视角与方法的选择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学素养及其自觉性。高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既要遵行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策略和原则 ,又要从高等教育的实在特性出发 ,将其研究的目的、策略和方法真正纳入到社会学的研究视域之中 ,从而实现研究方法体系同研究主体、客体和具体环境的高度协同 ,这是实施高等教育社会学本土化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后现社会工作理论是在对现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全面解构的基础上兴起的,它存在着矫枉过正的内在缺陷.该理论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带来了某些有益的启示:中国应该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倚重本土化的建构途径,在多维视角的话语下探寻多维化的理论来源,在科学原则的坚持中遵循满意化的建构原则,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实现理论建构的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37.
宁夏西海固诗歌是宁夏固原地区六县本土诗人所创作的诗作,是西海固文学的组成部分,是宁夏诗坛具有集团军性质的中坚力量。西海固诗歌的成因与苦难的环境、当地的诗歌氛围和诗人自觉创作意识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在创作上具有本土化、民族化和传统化三大特点。而跨越地域、泛文化意义、现代手法的介入等,使西海固诗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8.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39.
李三虎 《探求》2004,19(3):29-37
本文主要研究技术空间发展的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条进路的相互关系,认为极端的技术全球主义(技术全球化正在消除一切民族界线障碍)和技术民族主义(防止技术全球流动,维护国家利益)必然存在着冲突,但实际的情形却是技术全球化和技术本土化处于共生演变之中,或称技术全球本土化,因此只有奉行一种积极的新技术民族主义政策(启动技术全球化杠杆,维护国家利益),才能真正立足技术本土化,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技术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40.
张磊 《社会福利》2004,(5):57-57
2004年4月26日至28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与英国关爱儿童组织共同召开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合作项目培训研讨会在北京新侨饭店举行。来自全国的100多名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人员、30多家海外儿童慈善组织的驻华机构代表以及部分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