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8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化过程中的“习惯”重建——以梁漱溟为个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善峰 《东岳论丛》2004,25(5):79-85
作为一种自发的社会秩序 ,习惯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在 2 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界的宪政思潮中 ,梁漱溟是较早地从民众习惯和社会结构的关系方面讨论中国政治制度改造的思想家。他认为 ,要将一个缺乏组织系统的文化中国转变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必须从基层的农村社区做起 ,通过乡村建设 ,建立团体组织 ,造成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空间 ,培养农民的新型政治习惯 ,以奠定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他的理论 ,就是在今天也仍有着方法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2.
高度重视人均GDP 1000~3000美元关键阶段的稳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引起各方面的热烈讨论,理论界及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构想而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近期引起普遍关注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息息相关。因此《学习与探索》就科学发展观问题组织进一步的讨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所体现的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首先,它是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长足发展,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的,也是为实践所证明的。所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其次,经济发展的目的应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所强调的实际上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与社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等,以保持经济  相似文献   
43.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民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或相对独立于政府、体现着自利与他利统一的社会自组织,在本质是一种利益表达、利益实现的工具。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发端于市场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纠正和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发挥着积极而独特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代表着一个社会经济民主化的程度。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于我国社会的利益整合、组织整合、规范整合,从而实现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4.
转型期的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核心议题。社会结构转型期中国应大力发展社会福利 ,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经济 ,扩大中西文化交流 ,加快民主政治发展步伐 ,建构综合化、动态化、开放性和制度化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5.
周赟 《求是学刊》2004,31(6):94-98
近年来对法制本土资源、民间法的研究已呈红火之势,然而,对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却仍然没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如民间法的构成、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以及民间法、国家法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本文拟从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力图对民间法研究中的这些基本论题,特别是后一问题作一些引玉之分析。  相似文献   
46.
刘宏涛  潘建雷 《社会》2012,32(4):232-242
一、污秽何以成为"问题"人行动的可能及其限度是现代社会科学面对的重要问题,但这一"问题"的浮现恰恰意味着人世道德系统的溃散与神圣之物遭遇亵渎的危机,是非曲直难以言说,行动无所适从。道德哲学可以为之说教,社会科学则力图在人的实践中发现并彰显有真实效力和作为事实的"道德",以约束"失范"的政治—经济世界,确保现代人作为道德人的自我持存(self-preservation)(涂尔干,[1893]2005:5)。  相似文献   
47.
弗朗西斯·福山是一位分析当代事务的领军人物,自“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社会信任与经济繁荣”以及“大分裂与社会秩序的重建”,这些深刻而又富有洞察力的“议题”问世之后,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近作《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探讨了“9·11”事件之后关乎21世纪世界秩序的核心问题:制度建设与国家构建。  相似文献   
48.
为万世开太平——中国传统治道研究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治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特有的范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秦汉以后被广泛使用,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所共同关注的中心话题。广义的"治道",既包括治国的思想原则,又包括治国的制度措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中国传统治道的历史演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先秦时期的"原型"阶段、秦汉隋唐时期的"成型"阶段、宋元明清时期的"转型"阶段。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原生形态,中国传统治道是当代各种中国思想史分门别类研究的出发点。挖掘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不仅有助于建立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体性,而且有助于建立当代世界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从而促进人类文明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现代化就是国家权力不断向一上延伸的过程。这是不呆避免的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家权力的全覆盖和强控制,社会自治的空间极小,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取决于政府;一是在国家权力延伸的过程中使社会保留相当的自治空间,除了服从政府意志外,人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服从内生和内在的自治秩序。我国是通过革命和改造建构起一个新社会的,国家权力的延伸更多的是前者。  相似文献   
50.
中国家庭中的赡养义务:现代化的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怀默霆 《中国学术》2001,3(4):255-277
在中华帝国,孝顺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价值,家庭生活在儒家治国之术中的核心地位也使得孝顺成为整个社会秩序的关键。若干世纪以来,父母不断地向子女强调,如何对待长辈是衡量他们的道德价值的重要尺度。顺从父母的愿望,关照父母的需求,在他们的晚年为其提供无微不至的赡养,这些义务超出了子女自身的愿望与偏好。强大的文化和国家使得孝子的社会化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