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8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6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的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关于社会是否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成员的权利与需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涉及社会的主要制度和政治、经济的安排能否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的政治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分配的体系,各种社会物品,如权力、财富、机会、收入、职位等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地分配,如何使人们的利益和负担的分配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秩序的建立,构成了所谓的分配正义问题.而一个社会秩序的良好和有序与否,从其基础条件来看,就在于人们能否按照某种公正的程序平等地获得其社会生活必需的那些社会物品.就此意义而言,分配正义的问题是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建立起良好秩序的社会就是一个形成了公正秩序的社会.探讨分配正义理论的发展,将使我们对分配正义问题对构建和谐有序社会的意义产生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
<正>婚姻是男女向往的两性关系,同时也是社会秩序安定的基石。然而离婚率的上升,却让人们对婚姻的前途开始产生怀疑。于是,有人感叹:"如果没有爱,我不会和他结婚,但结婚后他为什么就变了?"  相似文献   
53.
论法治与人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之上的 ,法律是针对恶制定的。市场经济特殊的运行规则导致人性趋“恶” ,这使得现代社会法治成为必须。人对自身认识的理性化 ,使得法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4.
立法价值,是指立法主体的需要与立法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立法的现状与社会保障立法价值及其选择有很大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社会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多重意义,社会保障立法价值应定位于’秩序、公平与效率,并且成为设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55.
又见江湖     
  相似文献   
56.
道德整合:社会公平与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 ,如何获得社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序的方式中 ,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 ,才能够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会冲突诱因 ,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供给。但是 ,在现实中 ,腐败问题尤其是政府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腐败问题成了当前一切社会冲突的诱因。所以 ,应当从反腐败着手 ,在实现政府道德化的过程中 ,实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实现社会秩序的道德整合  相似文献   
57.
《决策导刊》2004,(3):37-37
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不遗余力地为打造平安奉节作贡献,是司法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58.
《决策导刊》2004,(3):34-34
运用审判职能保障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是创建“平安奉节”的首要职责。为此,要从三个方面强化服务大局意识: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审判工作为“创建平安奉节”服务的自觉性;二是院领导班子成员要以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的工作目标,得力的工作措施,把创建“平安奉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取得  相似文献   
5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可靠的保证.怎样来实现这一目标,它有哪些推动因素?搞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发展思路.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60.
省部声音     
正孟建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无论是维护民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还是调整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都应当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建设法治社会,才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2014年7月28日在第二届中新社会治理高层论坛上黄明公安部副部长要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方向,不能采取强迫的做法,群众要不要进城、何时进城、进哪个城,都要让群众自己选择,坚决防止把农民"拉进城"、"被落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