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2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46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11篇
理论方法论   250篇
综合类   3667篇
社会学   21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把新的文化语境、诗歌美学与人生体验灌注于海洋中,用直觉去抓取形象,通过崭新的意象来说话,构成了汤养宗海洋诗的内在文化视野。汤养宗的现代口语写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日常口语,而是经过精心打磨,使其诗歌在新的生长点上获得有效的自身秩序,并通过与身体细节的诗学交换,形成一种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诗歌语言。通过独特的审美眼光与心灵表现力,他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毫无诗意的事物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复杂叙述的文本呈现,从而敞开了诗歌写作的文本可能。在其诗学想象力下,汤养宗突破二维时间的局限,在"身体""时间""现实事物"三者之间拓展文本的多维空间,实现从历史纵深性返回身体的第一现场写作,其创建的诗歌文本在客观与真实的基础上,获得了重新言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2.
段光安是对诗的创作规律有深切领悟的一位中年诗人,把强大的生命之火注入到丛生的意象之中,使意象成为诗人主观情思的对应物,这是段光安诗性思维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生活积累,勤奋的艺术追求,对诗歌把握世界的方式的独特见解,感受着诗歌这一崇高的生命形式的呼唤,使他的眼前展开一道通向诗歌天国的云梯。  相似文献   
103.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02-106
黄庭坚晚年的诗风由早年的奇崛生硬变为平淡而山高水深。他是如何实现这种风格转变的,其创作思想的变革又是什么?至今未有合理的解读。事实上,北宋绍圣后,黄庭坚援书入诗,采用书法中"为画满纸"的方法创作。"为画满纸"意含"不齐之齐"、"意脉贯注"、"纵横有象"三法,此三法可纠正其绍圣前诗歌雕琢生硬、笔意断裂、迟钝腐陋等弊病。黄庭坚晚年诗歌的"为画满纸",矫正了白居易、李白、苏轼、张耒等诗歌章法结构率意单一的弊病。南宋后,杨万里、刘克庄、方回、元好问、赵孟瞓等晚年的诗歌创作,都延用了黄庭坚的"为画满纸"法,来纠正自身早年集古诗所致生硬雕琢之弊。  相似文献   
104.
《咏怀诗》洋溢着"工为复义"的"隐"美和"巧为卓绝"的"秀"美,体现了魏晋五言诗歌艺术的新成就和新魅力。  相似文献   
105.
滕云 《学术交流》2012,(6):160-164
唐代开科取士,全社会形成科举热潮。然而,应举人数众多与擢第名额有限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致使绝大多数举子落第。反复落第的举子一年年被科场利刃所伤,他们写下了大量落第诗,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下他们应考落第后的所思所感和心路的变化历程。从这些落第诗中可以窥见他们在历经落第打击和磨难后,对一直苦苦追求的科举目标逐渐产生了怀疑,怀疑自身的才华不足以登第,也怀疑自己此生有无登第的命运。在这些落第诗中,还流露出他们对科举现象的反思,认识到为赴举应考而长年流落他乡的艰辛生涯以及不分白天黑夜勤学苦读对自己身心造成的损害,甚至耽误了自己整个的人生规划,为此表现出悔意。落第诗中同时记录了他们经过痛苦的思索后,开始看淡科举的魔力,并寻求快乐自足的人生,或另觅他途求事业。落第诗中记录的落第举子对科举的怀疑与反思,给狂热的科举热潮注入一些理性成分。这又反过来给落第诗的风格抹上一层抑郁忧伤的情调。  相似文献   
106.
闽南方言作为台语诗的语言载体和表达手段,是台语诗人表达乡土情怀、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依托,也是台语诗区别于其他华语乡土诗歌的关键所在。从语汇、语音节奏和地域文化三个角度对代表性台语诗人方耀乾的创作进行分析,有助于还原方耀乾一脉台语诗的语言特征和意蕴内涵。台语诗并不是"台独"论者的合法化对象,相反,台语诗仅仅是20世纪方言入诗的种类之一,是方言入诗在台湾地区的特殊呈现。  相似文献   
107.
微言E语     
《人才瞭望》2012,(12):105-105
李源潮 我们下去调研,看到不少县委大楼、市委大楼都盖得很高,有的比省委的楼盖得还高、还气派,就感到很忧心诗不光是担心盖楼花钱,更是怕干部进了高楼,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谁也不肯走出大楼,就会与群众疏远了!  相似文献   
108.
著名批评家布鲁克斯在其新批评的代表作《理解诗歌》里专门对英语鸟类诗歌的意象等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鸟类是大自然的代表,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体现。那么,具体就英国鸟类诗歌而言,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主题。基于这一点,很有必要将英国诗歌中涉及鸟类的诗歌以新批评的文学本体理论作指导,以作品为本体,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来研究鸟类意象在反映诗歌主题中的功能,作用和意义,为此,在分析中也涉及到两个著名的概念:其一是意图谬误,其二是感受谬误。  相似文献   
109.
以顾瑛为核心的玉山草堂雅集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雅集,学界虽不乏相关研究成果,但对相关诗序文献均未给予重视。文中从诗序这一独特视角对顾瑛玉山雅集进行观照,以拓展、加深对其认知:以诗序为据,梳理历次玉山雅集活动系年、场所、人员及主要活动内容;玉山雅集诸方面超越前代,分韵赋诗是玉山雅集文学活动的核心形制;玉山雅集诗序是折射元末文人心态及时代变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0.
唐伯虎名寅,字子畏,江苏吴县人,他以诗、书、画三绝位列“明四家”之一。只因他早年生活放浪,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闲章,加上明清两代的小说、戏剧、弹词中又编造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以致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不仅是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个风流才子。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为人并不风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