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图腾祭礼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为一体的原始宗教仪式。图腾崇拜的集中体现就是祭祀仪式。图腾歌舞始神娱人的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流变。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论语》、《礼记》中孔子有关丧祭的语录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主张为敬哀为本、丧祭有度和推崇三年之丧。孔子这种"慎终追远"的丧祭观,与其以礼待之的生死观和敬而远之的鬼神观密不可分,但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则在于通过丧祭礼仪实现"民德归厚"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33.
34.
35.
统治者“观渔”,在有些朝代不合于礼,而在有些朝代的前期却是祭礼或嘉礼的应有之义,但在其后期往往又变得有悖于礼.“观渔”是否合于礼,因时而变,应肇因于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结构及民族文化特色的变迁或民族认同的深入.“观渔”之礼的兴盛,往往以渔猎经济的地位之重为根本,而“观渔”之礼在北方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后期的式微,应是农业经济主导地位已然确立和农耕文化获得认同的结果.“观渔”之礼与经济结构变迁的联动性,是礼的实践性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36.
宋轶兰 《阴山学刊》2003,16(6):70-72
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于家庭、家族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中,且贯穿于人生历程,几乎每个人都需经历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传统的贯穿人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笄礼、婚嫁礼、丧葬祭礼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生礼仪逐渐褪去了宗教色彩,并删繁就简,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37.
38.
儒学“五礼”,祭礼居首,最为重要。讲祭礼在整个儒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体现了儒学所具有的宗教色彩。但儒学不是宗教,它讲祭祀是要通过祭礼的形式推行教化,以达到“治人”的目的。儒学的祭礼也因此而被历代统治者所首肯,成为正统的宗教礼仪制度,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嘉靖时期明世宗对国家祭礼进行了全面的变革 ,旨在追崇其父兴献王 ,塑造帝系正统 ,为自己藩王入主大统“伦序当立”的合法性作礼义上的论证。祭礼改制伴随着大批郊、庙等祭祀之所的建设 ,大兴土木 ,劳民伤财 ;同时 ,祭礼改制也激起了官僚体制内部的权力之争。可以说 ,嘉靖祭礼改制对当时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中国民间祭祀与习惯法的关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原始状态的礼逐渐由民族的习惯演化而具有法的性质和作用,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