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唐律疏议》中的"杀人移乡"条与"亲属为人杀私和"条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待复仇行为态度。"杀人移乡"条文的历史沿革展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法制力量的递进,而"亲属为人杀私和"条文代表的是"亲亲尊尊"的礼制原则,其在封建社会一如既往的被贯彻执行,体现了"礼"的基础地位。两个条文不同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礼"与"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72.
泰州学派提倡弘扬人的个性,肯定人的物质欲望,驳斥道学的禁欲主义。韩贞虽然赞成泰州学派以身为本的思想,也关注平民百姓的欲望和需求,但他强化了王艮等人戒私欲的思想,提倡私非入道,不落名利,排除一切私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主张求名心事时时远,得休休处且休休。要求人们两袖清风,乐道襟怀,闭关有欲,心常净境而超脱凡尘。韩贞的这些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我们应该辩证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73.
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失灵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其自身定位的公私冲突,其根源则在于政府和民众过分追求政治意义上的公益高于私益,忽视了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本身所固有的正当的私益追求。作为政府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行业协会定义的或公或私是民营化、市场化、非营利化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果,不具有任何褒贬意义。因此,继续纠缠于公益高于私益的行业体制改革已经走上了歧途。  相似文献   
74.
从<清平山堂话本>到"三言二拍",话本小说经历了由书会才人口耳相传到文人创作案头文学的发展过程,其体制、模式、思想、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现了话本小说从初创到成熟的过程.从微观的角度,以<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和<古今小说>中的<明悟禅师赶五戒>为例,探析话本小说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5.
在《侵权责任法》施行之后研究侵权法能否独立于债法,这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民法法典化有着重要意义。从侵权概念的定义来看,侵权可两分为侵权行为和侵权事件;从侵权现象的法制史来看,侵权的产生早于债的产生;从民法规范的逻辑结构来看,民法规范只包括"假定"和"处理"两部分,而保护性法律关系和调整性法律关系均属于"处理"。因此,侵权法不能独立于债法。  相似文献   
76.
清初吴越地区的士人私修明史,主要是明朝遗民修史。他们或继续完成明末以来未竟的修史任务,或追述明朝历史,记录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史事;或襄助官修明史。其修史特点:力图通过考辨,恢复明代历史本来面目;重视总结明亡原因;重视史书"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功用,表彰忠义之士,借此宣扬忠孝节义;以诗为史料,以诗存史、考史。  相似文献   
77.
从警务服务的目的、对象和范围来看,警务可以划分为公共警务和私域警务两大类,它们在社会控制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功能。在现代社会,私域警务已经成为公共警务不可或缺的补充和协作伙伴。在西方,私域警务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契约化间接雇用保安;二是经营者直接成立下设的保卫部门。政府性公共警务供给与市场性私域警务供给并行的二元供给格局,标志着警务职能的社会性转移,这是西方各国警务发展潮流,也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78.
龚自珍一反先公后私的传统,提出了“私”论,认为人皆有私,分别从认识论领域和伦理道德领域对传统公私观进行诘难。其主张在对传统道统的反击和对个人价值及个人意志的凸显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使得“公私之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近代人文色彩,对“古今中西”之争及挽救时局和民族的命运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龚自珍论私没有阐明什么是私,也没有论及私产生的原因和公私的相对性,使得龚自珍的私论有失严谨,对后世公私关系的正确走向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9.
私力救济作为与公力救济相对应的救济方式,在具有内在合理性的同时,也内涵局限.中国当下,在公力救济的领域内,出现越来越多的私力救济,形成法治的实现困境:漠视法治、反对公权和对抗公权.由此,会造成社会离心、导致后续违法,形成违法示范,进而固化仇恨.其基本原因在于公权私用后的救济弱化.必须让民众监督和控制权力,实现人民化司法,才能有效修正被弱化的公权,从而提高公力救济的实现程度.作为保障,严厉打击私力救济运用也是必要的补位手段.  相似文献   
80.
世袭领兵制是在世家大族所拥有的私兵、部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将领对所领兵士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制度。为了能让它得以顺利实行.孙吴政权又实行了奉邑制、屯田制以保障其军队开支,延伸出复田、复客制以维护将领的个人利益,可见世袭领兵制处处体现出孙吴政权对世家大族的特殊优待。世袭领兵制的实行反过来又促进了私兵化.使得世家大族的势力膨胀到足以和孙吴政权抗衡.从而反映出孙吴政权是一个世家大族的联合政权.对东晋南朝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膨胀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