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合同法》总则在合同的定义、合同法上的诚信原则、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债权人的撤销权、债务免除的性质、实际违约的界定、因第三人原因而违约以及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这八个问题的规定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瑕疵。这些瑕疵表现为或与法理有悖,或与生活相违,或用语不够规范,或逻辑不够严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为了使《合同法》总则的规定更加科学,应当本着遵循法理、尊重生活的精神,并兼顾逻辑严密、用语规范等要求对相关的八个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
在《侵权责任法》施行之后研究侵权法能否独立于债法,这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民法法典化有着重要意义。从侵权概念的定义来看,侵权可两分为侵权行为和侵权事件;从侵权现象的法制史来看,侵权的产生早于债的产生;从民法规范的逻辑结构来看,民法规范只包括"假定"和"处理"两部分,而保护性法律关系和调整性法律关系均属于"处理"。因此,侵权法不能独立于债法。  相似文献   
3.
如果从合同法理的角度来考察婚姻,那么,婚姻的实质就在于它是男女双方为满足各自利益需要互为配偶的结合,它和感情并无必然关系;婚姻的基础则既可能是感情的利益,也可能是其他利益。因此,应正确地认识感情在婚姻中的地位,以更好地完善婚姻立法。  相似文献   
4.
诉讼离婚理由这个老问题可以自合同法理这个新角度而得到新考察。视婚姻为合同的思想很有价值,但这一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在认识婚姻的本质和基础的前提下,衡诸合同的法理,可以对诉讼离婚的理由作出科学的合乎实际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5.
视婚姻为合同的思想由来已久并且很有价值,但这一价值迄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用合同的法理考察透视婚姻的成立,我们就会看到,婚姻的成立不应以“合法”为条件,它和婚姻的生效截然不同。《婚姻法》应对婚姻的成立予以明文规定,并将婚姻的成立与婚姻的生效严格区分开来,从而完善婚姻立法。  相似文献   
6.
私法与公法区分标准的确定应当从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入手,并以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三者的关系为基础。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否为非国家统治关系,可将私法与公法区分开来。这种区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私法观。对于今日中国的民法法典化而言,这种新的私法观有助于将未来的民法典建成宏伟大厦,而不是将其弄成“三根棒棒”;对于民法的理论研究而言,这种新的私法观有助于丰富现有的民法理论,使其更加充实和丰满。  相似文献   
7.
民法法典化的价值是一个表征关系和意义的范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民法法典化至少有4项价值,即实定价值、宣示价值、区分价值和建构价值。关于民法法典化的价值目标,从人文思想的角度看,可以定位为对人的关怀,而从终极的意义上看,则是真、善、美。民法法典化的真、善、美各有其特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在民法法典化背景下对商事法和劳动合同法予以关注有其必要性。《公司法》应当对民法与公司法的主从关系作出明定。《票据法》关于票据行为诚信的规定应当删除,其关于无偿取得票据的规定以及《保险法》关于保险合同解除后果的规定有待修正。《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后果和第三人侵害劳动债权的规定,应遵循合同法的原理予以修正,其关于无效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的规定和某些冗言性的规定则应当删除。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正处于民法法典化的过程之中.今日中国的民法明显轻视了人的精神世界,而过分置重于人的物质世界.这种轻视有着其历史上的根源,因为在近代民法上,人就是彻底的物质主义者.在事实层面上,民法上的人虽然来源于动物,虽然有着生存欲望,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生存着,而是在生存之外尚有着更多更高的追求,尤其是有着精神方面的追求.中国目前的民法法典化,应当遵循人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原则,在重视人的物质世界的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关怀.  相似文献   
10.
婚姻登记的功能问题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但实务中与此相关的纠纷或者案件却常常发生。对于婚姻登记的功能这个问题,可以从合同法理这个新角度予以探讨。视婚姻为合同的思想由来已久且很有价值,但这一价值迄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用合同的法理考察透视婚姻,婚姻登记的形式审查、效力确认和公示公信功能就会被挖掘出来。这其中的法理之所以类似于物权契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结婚和离婚均属于身份法上的处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