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82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又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最终由爱国主义走向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和对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正确继承,就是要把五四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  相似文献   
472.
几年前,在一次中、日、韩三国学者关于全球化与东北亚合作问题的学术会议上,中国学者面对着几张稿纸谈的是什么是信息化社会,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产生经过了几个阶段,完全是务虚的概念诠释;韩国学者则借助于笔记本电脑和演示设备谈的是在信息化时代中、日、韩三国语言互译自动化问题,完全是务实的操作研究.比较起来看,前者提出的那些问题解决与否都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后者研究性强、科技含量高.  相似文献   
47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地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74.
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历史观虽然注意到人的问题,但是由于它的唯心主义,必然对人的问题作抽象的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对以往一切旧历史观的根本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并存与统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是对马克思在历史观中实现变革的双重维度的凸显。  相似文献   
475.
李后东  赵明义 《学术论坛》2012,35(11):35-39,60
比较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方法,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两者的异同点合乎逻辑地分为基本层次和具体层次,有利于区分两者同点的"教条"与守成、附加与创新、单纯还原与勇于超越,异点的守成与创新、应然与实然、萌芽与成熟等不同表现形式,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两者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及其双重辩证关系。而"过时论"、"背离论"却混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异、同点的层次定位和不同表现形式,忽视了两者"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76.
十九世纪末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恩格斯晚年在他的一些论著和书信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了精辟论述。我们侧重分析和梳理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关论述,以此加深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特别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77.
辞往迎来,春意融融。2008年1月25日,《中华魂》杂志社举行迎春座谈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有林、郑幼枚,副会长沙健孙、梁柱、马蓥伯、苏希胜参加了座谈会。到会的贵宾有中央党校的薛鑫良,国防大学的林伯野,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刘武生,中央宣传部的刘祖禹、徐非光,中国人民大学的周新城、清华  相似文献   
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成功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才使其具有了毋庸置疑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正因为赋予了中国特色,才使其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79.
高为学 《中华魂》2008,(1):31-3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我们理论工作者应当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我想,这种研究,必须在以下三个"正确理解"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8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从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今日世界发展情况及中国现实国情结合起来,对探索现时代的主题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出了新的杰出的巨大的理论贡献,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点,为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