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7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2438篇
劳动科学   77篇
民族学   140篇
人才学   427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3643篇
理论方法论   636篇
综合类   7574篇
社会学   819篇
统计学   517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995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1036篇
  2011年   1140篇
  2010年   1140篇
  2009年   1018篇
  2008年   1183篇
  2007年   966篇
  2006年   841篇
  2005年   770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650篇
  2001年   585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61.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内涵和结构,从科技资源配置强度、配置结构、配置成效、配置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体系;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对各指标变量进行客观赋权,并建立模糊综合模型;通过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能力的综合分析,找出科技资源配置在不同区域上的优劣,为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
政府农业科技传播失效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效果的实现是传播的最终目的,但是基层政府在农业科技传播实践中往往出现传播失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着重分析政府科技传播失效的原因,提出科技传播有序流动的思路和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加速河南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川  纪在霞 《决策探索》2008,(20):35-35,57
河南省经济要实现新跨越新崛起,就必须把过去简单依靠消耗资源推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来加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转变,就是要加快经济转型,推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4.
《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31日刊登了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的一篇文章,文中说道:“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否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精神,成为能否真正地鼓励创新、鼓励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宋纯鹏看来,科学家之间缺少公开的、批评性的学术交流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经济增长极限的仍然存在,说明任何一具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是通向极限的阶梯。代际关系上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过份依赖于技术乐观主义,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是形而上的玄想,代内关系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能衍生于单一的效率价值取向。这说明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伦理的应有视角里是虚幻的。人类必须在人口、科技、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制度结构方面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66.
67.
朱光潜的“形象直觉说”及其与克罗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来源于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他对克罗齐的学术理论,经历了从推崇到怀疑再到批判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这一演变过程,显示他逐步摆脱形式派美学的束缚,并对其破绽进行“补苴罅漏”的努力。1949年以后,他的美学思想转向接受马克思主义.既有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外力推动的影响,其自身的学术取向也具备转变立场的内在潜质。  相似文献   
68.
本文论述了重视和依靠科学技术的重要意叉及其对策。本文认为,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科学技术的风尚,促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9.
70.
对于技术这一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具有丰富的伦理与政治意含的重要现象,人文主义学者自然要从人的利益出发加以批判与反省。本文就是对人文主义视野中的这种技术图景所做的一个初步研究,它所试图表明的是,人文主义学者所提供的各种技术批判理论并不是反技术的、拒斥技术的。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具有它的理论向度,它所反抗的是隐含在其中的文化的根本理趣与假设,如人类中心论、理性的工具化倾向。同时,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也有它的社会合理性,它所关心的是技术与人的关系,人类的未来。因此,作为技术文明的解毒剂,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为我们重新估价技术,探索技术与人类、社会、自然的关系,摆正技术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