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77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76篇
管理学   3163篇
劳动科学   132篇
民族学   246篇
人才学   648篇
人口学   97篇
丛书文集   3084篇
理论方法论   702篇
综合类   8838篇
社会学   1691篇
统计学   66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1355篇
  2013年   1104篇
  2012年   1286篇
  2011年   1496篇
  2010年   1477篇
  2009年   1458篇
  2008年   1526篇
  2007年   1148篇
  2006年   948篇
  2005年   899篇
  2004年   714篇
  2003年   761篇
  2002年   690篇
  2001年   667篇
  2000年   522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经济增长极限的仍然存在,说明任何一具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是通向极限的阶梯。代际关系上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过份依赖于技术乐观主义,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是形而上的玄想,代内关系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能衍生于单一的效率价值取向。这说明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伦理的应有视角里是虚幻的。人类必须在人口、科技、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制度结构方面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82.
本文论述了重视和依靠科学技术的重要意叉及其对策。本文认为,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科学技术的风尚,促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3.
84.
科技文章是讲事物的客观规律的,逻辑就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搞科技翻译必须运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贯穿于科技翻译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大量译例解析,论述逻辑分析、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在科技翻译过程中词义辨别、语法分析、原意表达等诸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85.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的构建与实现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校目前研究人员之间的科技资源和成果相互封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政策不完善、难以组建创新团队,以及研究群体组织模式落后等问题,探讨构建科技创新研究平台的意义并提出平台构建形式,以改变科研小而分散的模式,整合科技队伍,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86.
《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以后,我国的科研机构改革正式启动. 2000年8月,杭州市出台了《关于杭州市全面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开始全面推进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至2004年9所市属技术开发类(即应用型)科研院所全面完成了改制任务.现将改制后的发展情况和问题研究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87.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都市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就像一张无法躲避的网,将人们的一切行为囊括其中。以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几乎完全受制于大众文化引导下的人们的欲求。并且由审美到审丑的一系列新闻现象的出现揭示出人们潜意识里的“本我”试图挣脱“自我”束缚的狂欢化的期盼。  相似文献   
88.
徐俐 《中外书摘》2006,(10):8-12
本文作者徐俐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资深新闻主播,在本文中,她以富有质感和表现力的文字,向读者讲述了她与《中国新闻》结缘的故事。  相似文献   
89.
科技伦理学的兴起是科学技术的历史必然,加强科技伦理学研究是时代的呼唤。作为科学技术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科技伦理学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间的关系,作为职业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科技化理学又要研究科技道德现象,研究具体科技领域中的种种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90.
陆棉 《南方论刊》2006,(6):36-37
一则好的电视新闻或报道,除了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新闻价值外,如果在摄制上能体现强烈的现场感,那么它的播出效果便会身价培增,甚至还会引起“轰动效应”。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现场感首先是记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在采访、拍摄过程中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