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729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157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941篇
理论方法论   231篇
综合类   2726篇
社会学   733篇
统计学   10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638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在服务方式、读者教育、服务对象、资源提供、与读者的关系以及馆员的知识结构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指出高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建好图书馆网站,丰富数字资源,提高读者网络检索技能,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进而深化读者工作。  相似文献   
72.
昆明报业市场竞争中出现的负效应:低价竞争;新闻媚俗;虚报发行量。原因在于同质化。要走出同质化的泥沼:一是瞄准空档,自行错位;二是打造自身的品牌形像。  相似文献   
73.
"用户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征,探讨了图书馆的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74.
从51岁退休开始第一次创业,到61岁成功转型进行第二次创业,江西老太胡衡芝实现了要让晚年生活不但过得充实,还要焕发出光彩的创业梦想,同时也给那些还在创业路上犹豫不决的朋友们带来一个启示:创业不分先后,年龄不论大小,只要投身参与,肯定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75.
讨论在粘滞阻力作用下抛射体运动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画出其轨迹曲线 ,并与理想情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6.
张爱玲自<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后,很快红遍上海.<万象>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万象>也发现了她,探寻她在<万象>上的状况可为张爱玲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77.
孙卫东 《东西南北》2008,(12):50-50
做好别人不愿做的事,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成功。我们要学会感谢别人的懒惰,因为正是他们的懒惰,才使我们拥有了更多做事的机会,为我们搭起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与通向成功之路的台阶。  相似文献   
78.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意义并非作者或作品的意图,而是文本意义潜势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文本意义不仅具有规定性,还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双重属性决定了译者必须以文本意义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翻译,读者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无限解读。这种新的文本意义观摒弃了传统的读者决定论的翻译理念,为译事活动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9.
陈立旭 《社会科学》2008,(4):144-151
大众文本的类型化和标准化现象,曾受到一些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的猛烈抨击.与各种类型化和标准化文本相对应的,是各种类型的"大众文化迷".以往的许多研究都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认定一个"迷"肯定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迷是各种类型化文本的过度的读者,他们不是精神错乱的或孤独的,他们的感受和认同在身份的生产性建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着迷是一种参与式的、创造性的、寻找快乐的行为,它包含着两种行为的特殊性:辨识力与创造力.费斯克的观点,代表了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另一种大众文化分析视野,是可资当代中国研究者参考和借鉴的一种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0.
尤索林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刻意描写的人物,他是“黑色幽默”文学艺术形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嘲笑死亡,但又对死亡充满恐惧。他怀疑和否定当局所宣传的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孤独感,但他又有自己的追求。他敢于反抗当权的大人物,与他们的自私、贪婪、专横、残暴和毫无信义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自己在“反英雄”的过程中变成一个真正值得称颂的英雄。作者通过尤索林死里逃生的斗争过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与荒谬,反映了当时人民反战的心声,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