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倾城之恋>中,自流苏与范柳原的情感纠葛反映出张爱玲对于爱情的矛盾和其内心的分裂,一方面她嘲笑和否定爱情,对人生抱一种虚无、怀疑的看法;另一方面她又渴望爱情的出现,希望获得男女之爱.<倾城之恋>中范柳原的失败,也就代表着张爱玲理想的爱情与人间有爱的看法的破灭.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中所书写的市民,具有丰富的人物性格和复杂的人性特征,张爱玲在注重反映他们的人生意义的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受租界文化影响下的上海所呈现出的不同于香港殖民地的居住环境,从而展现特定时期人们的生活情景.租界文化对张爱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租界文化体制下市民化的过程中,而笔者侧重从她的第一本小说集<传奇>来考察她在租界文化影响下如何发现普通市民的生活.她借对市民空间的书写为自己的写作找寻到了自由的空间,为市民书写填充了空白.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对人性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把握,她的凡俗性、物质性、情欲等人性现在其文学世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对<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更是鲜明而深刻地体现了上述人性观.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遗著长篇小说<小团圆>的面世,打破了人们一直以为侨居美国后的她江郎才尽的定见.<小团圆>作为张爱玲后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充分显示了张爱玲晚期小说创作风格.作品触目惊心地揭示了不仅仅是外部的世态炎凉和人情浇薄,而更重要的是家庭关爱的失缺,所带给人刻骨铭心的怆 楚.传统的情爱神话--亲情、爱情的温暖,至此已经消解殆尽.生命不仅仅是悲哀,而且是彻骨的冰冷与悲怆,其文本充分体现了张爱玲晚期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金锁记>中意象繁复,但她却能在平凡中见新奇,用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鲜活语言,通过巧妙的意象反复,将主观感受融入到景物之中,表达对人生和命运的慨叹,表达对情和爱的百般感受和对当时女性命运的悲观,这使作品获得了非凡的感染力,意蕴丰富,含蓄隽永.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文学的悲剧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造就了张爱玲,张爱玲更造就了上海。不幸的童年,没落的家族,动荡的现实造就了她复杂的内心矛盾,从而导致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进而直接影响其文学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异教",才女张爱玲的文学"传奇"首先决定于内因--其自身过人的文学天赋,然后才归功于外因--<红楼梦>等世情小说、破碎的家庭及"孤岛"的上海,她的小说内容的"俗"与鸳鸯蝴蝶派貌合,而其"美丽而苍凉"主题的"雅"又与<红楼梦>神似.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自传式小说<小团圆>再现作家挣扎于"痛苦之浴"、维护女性"人的尊严"的艰难历程,对胡兰成<今生今世>陈腐的性别观及封建婚姻观进行现代解构;在勇敢正视痛苦的生命感觉同时,表现出作家对爱情婚姻这一人类生存问题充满了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能说张爱玲是伟大的,却可以说张爱玲是深刻的;不能说张爱玲是最重要的小说家,却可以说她是最具有西方现代精神特征的小说家.张爱玲选择苍凉这一审美基调来感悟人生、阐释生命,充分显示了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怀疑,在此意义上,张爱玲构建起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而是现代的属于人的生存意义上的悲剧观.因此,苍凉所显示出的是悲剧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1.
父亲与子女间的关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角,她用锐利的笔锋道出了一类类丑恶的父子关系。文章从父爱谈起,就张爱玲小说中父亲与子女间扭曲的亲情关系进行一次整体的概括和分析,并探讨其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色·戒>是张爱玲后期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部小说.对<色·戒>一题中"色"与"戒"进行了解读,"色"指"美人计",也指"美人计"中出现的种种色相,"戒"指钻戒,也指戒心.比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不可忽视的表现手法,以奇崛冷艳见长,使表达更加丰富、透彻,使事物的状态得到更具冲击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花凋》是张爱玲小说讽刺艺术达到高峰的代表作之一.她用女性细腻的笔触,辛辣而不失调侃的讽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洋场没落生活的真实图景.张爱玲的嘲讽是犀利的、辛辣的,但又是善意的、温情的,在冰冷的嘲讽之下,掩藏着作者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相似文献   

14.
被抹上了“荒凉”底色、背后时刻感受着“惘惘的威胁”的那样一种月光的意象 ,构成了张爱玲作品“恐怖的月光”的“传奇” ,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不仅源于她童年情结中不幸的情感体验 ,也是她在港战中对人生的悲凉体验 ,其后有许多作家受到她的影响 ,月光的传奇仍在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15.
坠网之中的逃脱——解读张爱玲作品的“世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为了逃避虚无的人生体验,世俗生活进入了她的文学世界.但在对世俗生活的感性认同中,她的虚无思想又时时渗透于字里行间.张爱玲坠入了世俗最终却又超越了世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劳伦斯和张爱玲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吉特鲁德和七巧由于婚姻不幸,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了变态的母亲的描述,对比分析她们身上反映出来的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反叛意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张爱玲就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女性化写作的风貌.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技巧.张爱玲是一个色彩大师,她对色彩的运用已经到了唯妙唯肖,妙笔生花的程度.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色彩不但突出了人物性格,还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与处境,并且推动了情节,深化了主题.在她的笔下色彩浓淡相宜,皆成文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城南京之所以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她跟南京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她的"南京"自然、人文景观展现了旧南京的古朴、幽雅,但"南京"被"上海"边缘化。"南京人"有堕落、懒散、守旧的一面,又有实诚、文雅的一面,这跟南京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密切相关。"南京人"作为"上海人"的对比性存在,它不只表明南京是现代都市上海的另类风景,而且也能说明张爱玲有多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以她卓越的创作与翻译成就成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国内对张爱玲的研究明显偏重于她的创作。本文拟以张爱玲译作《海上花》为个案,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这一文本进行解读,以期对其翻译观进行梳理,抛砖引玉,为张爱玲翻译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