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林则徐《奉化令杨丹山明府国翰书》的合理解读与论证,可以得出该信的成文时间是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该信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文字记载,对于研究林则徐早期禁烟活动、林则徐的司法实践及林则徐与杨国翰的关系等极具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2.
韦日平 《江汉论坛》2007,1(7):10-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后"是一个有其明显特点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主要是: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形成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什么问题、怎样回问题"的理论范式;突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蒋文燕 《南都学坛》2007,27(6):63-66
由东方朔《客难》开创的汉代难体赋,历经扬雄《解嘲》和《解难》、班固《宾戏》、崔《达旨》、张衡《应间》、崔《讥》、蔡邕《释诲》等人的创作,在汉代抒情言志赋中自成一体,而"战国情结"则是其中贯穿始终的结构和内容主线。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嬗变和赋家个人际遇的沉浮,赋作中对战国时代的观照方式与价值评价也渐趋不同,这正反映出有汉400年间士人体认现实之方式、个人理想之追求等多方面的变化轨迹。因此,难体赋也以其独特的风貌成为抒写"士不遇"主题之汉代抒情言志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4.
汗是明代蒙古土默特部的领袖,他对明代蒙汉关系、蒙藏关系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近些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俺汗的努力经营下,土默川、青海得到了开发,那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也是在俺汗的不懈努力下,他领导的蒙古诸部与明朝之间实现了"俺封贡",与藏传佛教之间结成神圣联盟。  相似文献   
45.
小幽默5则     
某作家在签名售书,一胖女士问道:"你说女人是一本书,那我这样的女人是什么书呢?"作家忍不住笑了:"是合订本!"住院一个病人向他的知心朋友说:"医生说,他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使我下床。""那他做到了没有?""不等到第五天我就下床了。"  相似文献   
46.
扬雄《解嘲》前半部分重在比较“上世”与“当今”,指出世异事变之下士人遭遇之变迁;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自身,解释其作《玄》的原因,为其拟经提供合法性。扬雄表面上是在歌颂汉王朝的文治武功,实际却对时政提出了严厉批评。扬雄在古今对比中,传递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所以《太玄》被定位为“俟后世”之书。就消极层面而言,守《玄》是扬雄对现实的被动逃避;从积极角度来说,则是其对天人合一创作环境的主动追求。因此,《解嘲》一方面固然反映了扬雄遭遇现实困境时的失望和怯懦,但同时也体现出其触底反弹式的精神突围与超越。较之东方朔《客难》,《解嘲》不仅揭示了士不遇的深刻原因,也为士人安顿身心提供了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7.
魏建东 《中国藏学》2017,(3):143-149
在蒙藏关系史上,俺汗与三世达赖喇嘛的会见往往被作为藏传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的标志性事件。文章拟用新发现的汉文材料,就俺汗与三世达赖喇嘛会见中之俺汗代三世达赖喇嘛请封这一事件做一详细考证与说明,以此来说明俺汗与三世达赖喇嘛会见其实是蒙古、西藏与明中央政府三方互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
本文针对考场议论文写作中多数考生“无理可说”和“不会说理”,因而只堆论据,不事说理;张冠李戴,说偏了理;隔靴搔痒,说不透理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韩愈《进学解》为拟东方朔《客难》而作,韩愈对《客难》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从两者之间异同的比较中,可以看到韩愈对三代秦汉散文所作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0.
约伯》是荣格最为看重的著作。荣格在《约伯》中分析了《约伯记》、福音书、《启示录》等《圣经》叙事。从分析心理学出发,荣格认为《约伯记》揭示了上帝的双重本性,并以上帝意识的分化与整合为线,重构了《圣经》的神话历史。荣格的《约伯》为神话研究特别是"神话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心理学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