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6篇
社会学   3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本文概述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阅读与听、说、写、译的关系;如何立足阅读,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综合能力;同时对非英语语言环境下如何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目前公共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不足,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特色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成功地将精读教学和口语教学结合起来.教师采用让学生复述故事、上台表演、看图说话和讨论等方式,在精读课上进行口语练习.这种将两者穿插进行的方式,不失为解决口语教学不足的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03.
目前日语已发展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语种,日语精读课是贯穿日语教学始终的主干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水平的高低.从我国日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尚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对其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04.
精读课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使用文化背景资料是改革传统精读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大纲 ,探讨了背景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鉴于教师话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章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对三本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使用情况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并据此提出一些改进课堂英语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6.
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教师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已经屡见不鲜。语码转换现象也吸引了很多研究领域的注意。一些语言学家从功能角度对课堂教师语码转换进行了分类。本研究通过课堂录音、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对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7.
郭红莲 《决策探索》2011,(20):50-5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一、阅读教学,“读”为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相似文献   
108.
学好英语需要四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对高中生来说,阅读是一种关键性的技能。本文将要探讨一种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或学习。  相似文献   
109.
王永婕 《现代交际》2011,(6):176-178
对于英语精读课文中的语言问题,当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难以分析透彻时,教师应该尝试开阔思路,寻找新的教学途径,如应用功能语法概念等。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从及物性、语气和主位等方面考察课文Your College Years的概念、语篇等特点,进而得出结论:系统功能语法应用于精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批判的技能,最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输出效果。  相似文献   
110.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明显落后于语言能力,在实际中常导致语用失误。精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读教学,对此从语用观出发对精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