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8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1094篇
劳动科学   80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132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2940篇
理论方法论   750篇
综合类   6001篇
社会学   649篇
统计学   12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663篇
  2012年   797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824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1.
晚清以降,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知识分子丧失了传统仕途上的上升路径,"士—仕"的职业模式被打破。由于近代政局不稳、自身缺乏职业技能训练、倾向于体制内就业的择业观念和政治中心地位的丧失,近代知识分子普遍面临就业困难、职业收入较低、职业的社会和自我认同度低及职业缺乏稳定性等诸多职业困境。  相似文献   
12.
13.
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14.
2015年4月20日,弘道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民本与民主”为主题的思想对话,这也是弘道书院今年着力推广的“儒学与政治学系列对话”的第三场。此次对话的四位嘉宾分别是儒学、政治学、法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新生代表。围绕这一主题,四位嘉宾展开了一场跨学科、多视角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15.
乔丹 《领导科学》2020,(2):110-112
"舆论搭车"是社会公众基于"共情"产生的关注舆情事件、引发舆情目标转移、倒逼公权力介入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舆情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在面对"舆论搭车"时出现了不作为、不配合、不妥帖、不矫正等问题。政府"双微联动"能够引导"舆论搭车"趋向,增强舆论传播的快速性和精准性,形成舆论传播的集群效应,规避和弱化"舆论搭车"现象及其负面影响。为此,应进一步优化政府"双微联动",构建立体化政务信息传播新格局,提升政府"双微联动"的运营能力,搭建政府"双微联动"实施框架,更好地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做好人?”在道德哲学中可转化为“为什么要遵守道德规则?”本文将是否要遵守道德规则置于囚徒困境模型之下,籍此,可应用博弈论尤其是进化博弈论的成熟研究深化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在既有的囚徒困境研究中,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科学家们发现了多种有效的、个人博弈策略。同时,由于集体竞争的存在,每个集体都有采用更成功策略的压力,这可以解释道德规则的来源。做好人、遵守道德规则是个人与集体共同追求其最大预期收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儒家学派的创建者是孔丘,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而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在孔丘之前儒学核心思想的仁学已经出现了萌芽,如公孙轩辕的‘以仁德服天下’,伊尹的儒学启蒙思想,以及周公旦的‘敬德保民’都对孔丘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孔丘的儒学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9):77-82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流动、迁移的浪潮越发活跃,跨省市迁移的老年人口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迁老人长期生活在农村,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村落文化,从熟人社会进入到完全陌生的生活场域,城乡间生活、文化巨大的差异,使之产生了诸多不适应问题,例如语言沟通的障碍、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交往的困境等。以甘肃省Y村的8位随迁老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访谈,利用类属分析方法,划分出生理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和角色适应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基于相关指标进行详细描述,分析阻碍老人融入城市生活的根源,依据萨姆纳"内群体、外群体"理论,探讨影响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原因,希望能够引起随迁老人子女和社会民众的关注,给予随迁老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进随迁老人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晚年生活的快乐度和幸福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少年创新教育项目已得到广泛开展,项目成果也获得积极宣传,但项目背后的实施困境却不被关注。以一项国家级青少年创新教育项目为例,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路径,探索出一个解释实施困境的"制度—文化—行为"模型,发现制度冲突、文化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组织行为选择是困境产生的深层原因。在制度上,教育制度和创新教育项目之间存在二元合法性冲突,前者产生的强大作用力会抵消后者作用力;在文化上,激烈的高考竞争使得科举以来的应试文化得以延续,强大的应试文化使相关群体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认同心理;在行为上,个体和组织都会依据所处的制度和文化做出基于利益的理性行为选择,同时组织的行为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此外,根据设计的"制度、文化—组织行为"二维坐标系,发现创新教育项目设想的实施情形很难存在,由当下的"现实情形"转向"理想情形"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早年渴望进入北大深造 ,笃信佛学的青年——梁漱溟 ,以一篇哲学论文《究元决疑论》为媒 ,被破格聘为北大教授 ;初看破红尘几欲避入空门 ,然登上讲坛后却离佛归儒 ,经世务实 ;却又跳出儒家藩篱 ,汲取近代物质文明终成新儒学开山之祖。他一生思想历程极富多变传奇性色彩。他留下的学术成果至今值得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