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9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在语言和心理现象的关系问题上 ,自近代以来 ,以洛克为典型代表的许多哲学家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经验 ,每个人对事物的感觉是有特殊性的 ,字词的意思是由说话的人赋予的 ,或者说 ,字词的意思是指称内在的感觉经验的 ,每个人的特殊的感觉经验是不可知的。这种“私人语言”观实际上是怀疑论、唯我论和经验论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维特根斯坦对于私人语言的不可能性的分析和说明 ,就是要说明这种观点的错误 ,在一定的意义上批判了怀疑论、唯我论和经验论。  相似文献   
82.
基于SSCI和A&HCI数据库,借助CitNetExplorer软件,对1983—2023年期间的505篇语言游戏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考察,追踪语言游戏论研究热点话题。研究发现,相关研究聚焦语言游戏论在语言哲学领域的影响、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未来可从探讨语言游戏和实践活动的关系、不同语境下语言游戏的异同、语言游戏和思维的关系、语言规则和语言变化的关系以及拓宽跨学科研究范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下半叶,社会理论界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实践转向".本文首先追溯了这一变革的思想来源,即前期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论"遵守规则",然后交代了实践理论所关注的六个核心论题.接着,文章讨论了斯蒂芬·特纳对实践概念的分析和批判.特纳认为,实践概念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因而实践转向是一场错误的转向.对此,约瑟夫·劳斯借助于规范的实践概念予以回应.该实践概念不仅可以规避特纳的批评,而且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实践转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西方近代以来的主客二元论哲学体现了近现代性的要求,但是割裂了古希腊传统世界观的整体性,从而带来了西方科学的危机和日常语言世界意义的丧失。为了克服这种主客二元论哲学的缺陷,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分别提出了"生活世界"和"生活形式"这两个具有后现代意味的哲学观念,这种意义联系的建立重新彰显了世界观的整体性特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意义联系,在胡塞尔那里叫"奠基性",即生活世界的显现作用——显现出科学的意义;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则是通过"语言游戏"而显现(或描述)的"生活形式",这为克服现代科学和文明的危机以及拯救日常生活语言的意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5.
哲学是永远的追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开始于惊疑 (惊奇和疑惑 ) ,是灵魂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性追问。不能把世界观和人生观狭隘地理解为一套现成的意识形态。哲学的价值在于使我们始终保持对世界和人生的惊疑和思考。一个哲学家的思想的价值不取决于站在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立场上 ,而取决于是否在总体上丰富和加深了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性质介于宗教和科学之间。 2 0 0 0年来西方主流哲学奋斗的目标是试图把哲学建立成一门科学 ,这一努力失败了。在康德之后 ,哲学家们已经达成共识 :世界没有一个所谓本来面目 (本质 ) ,其惟一的存在方式是现象。但是 ,哲学不会终结 ,它将带着它固有的矛盾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6.
87.
占据维特根斯坦思想核心地带的,是其艺术气质而不是科学精神。对维特根斯坦而言,音乐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衡量精神事物的尺度;作为深层的精神背景,音乐深刻影响了维特根斯坦哲学著作的结构形式,其还有以音乐阐述哲学思想的偏好。新的思想方式必然伴随新的述学文体。维特根斯坦是出色的文体家,“语言批判”贯穿其思想脉络的始终,并赋予其哲学著作以长久的文学价值。维特根斯坦将哲学视作一种语言行动,即一场与语言的搏斗,由此而展开了以思其非思、以言其不可言的“诗化哲学”;后期维特根斯坦修正了“唯名论”思想,把语言从形而上学返回到日常生活的使用当中,使哲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基于语言“构成性”“生成性”双重结构的认识,维特根斯坦以“描述性”语言克服了“语言的空转”,立体呈现超因果思想的生成过程。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强度使自己成了未来知识界的智慧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8.
本文试图对维特根斯坦的两部代表作——《逻辑哲学》《哲学研究》的思考方式进行分析,并基于这种分析阐述对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的理解。认为,虽然维特根斯坦早期和晚期的思想有很大区别,但它们仍然具有内在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主要不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而是在他的思考方式上,即主要体现在对现代逻辑方法的运用上。正是这种思考方式导致了《逻辑哲学》的清晰与《哲学研究》的含糊,标示出早期维特根斯坦与晚期维特根斯坦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89.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里多处谈及"不可说"的东西。他认为逻辑形式、哲学问题、伦理学、美学和神秘的东西不可说,不可言说常常同神秘主义有缘。然而,维特根斯坦的神秘主义倾向与传统的神秘主义有着截然的不同,维特根斯坦的神秘主义是对世界的结构进行逻辑考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简顾争论的历史背景,以便使争论的意义更清晰;突出深化争论的要点、揭示思想观点之间的联系;阐明、评价维特根斯坦关于确定性的新观点,引申它对于我们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