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7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284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434篇
人才学   255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200篇
理论方法论   425篇
综合类   12281篇
社会学   1233篇
统计学   7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1319篇
  2013年   1110篇
  2012年   1322篇
  2011年   1558篇
  2010年   1428篇
  2009年   1352篇
  2008年   1387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917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647篇
  2003年   609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趋势对人的生存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冲击与启示.张跃军谈网络时代的比较文学景观;邓艳艳谈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周庭华谈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钟友循则表现出对全球化时代人的"图像化生存"的一种忧虑.各篇文章角度不一,但各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02.
文章从译界存在的对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出发,论述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出新的翻译理论的定义,并详述了翻译理论的两大功能认识功能和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103.
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西周窖藏青铜器21件,其中达盘铭最长,达372字,是研究西周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对单氏家族及中国家谱发展史、成康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西周晚期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准器,将宝鸡各地出土传世的青铜器串联起来,对于研究杨家村遗址及周原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科技隐喻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科技隐喻的功能,以便阐明在科学语言中使用隐喻的必要性,进而详细讨论了科技隐喻的特点,阐明其系统性、清晰性和持久性特征。最后指出,科技隐喻存在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必须根据译文读者对其文化内涵的熟悉程度,分别采取直译、直译加注和转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5.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景芝 《中州学刊》2004,(6):200-202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句,这是一种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英汉被动句有不少相同之处,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第二,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而汉语的被动关系有更加丰富灵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6.
张钧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林业历史学家.该文从林业史学科建设、林业史研究概况、中国古代林业通史、中国古代林业思想和传统文化、林业科技史和经济史、近现代林业史等研究领域,概述了张先生的学术成就,并回顾了张先生高尚的人生哲学和宝贵的治学经验.张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治学经验,为我国林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英汉语言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告翻译面临的不单是语言转换问题 ,还涉及到各国诸多的文化差异问题。从语言角度讲 ,译者更应注重广告英语的特点 ,文章具体阐述由英汉语言差异引起的在英汉广告翻译中造成的三种差异 ;从文化角度讲 ,国内译者注重的应该是各国间的跨文化因素对英汉广告翻译的影响。文章主要归纳出四点英汉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8.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五四期间,我国译诗之风盛行且影响深远。针对目前国内对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缺乏系统探讨的现状,本文从译史、翻译实践、译论以及我国新诗运动影响等层面,就这一时期诗歌翻译研究的视域、基本架构问题进行了概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9.
翻译是一种双语行为。既要侧重于研究原语、解读原文文本,又要侧重于研究译语,在原文与译文文本表现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表现法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将“获得的意义”落实到得体的目的语文本中。本文着重研究翻译表现法的基本原则,根据译者对意义把握和意义表达程度的深浅,翻译再现的层次可分为表层翻译、中介层翻译和深层翻译。  相似文献   
110.
清代评论者对钗黛形象的理解与阐释,是<红楼梦>无限发展的接受链条上的第一环,他们对钗黛形象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后人理解的基础;他们对钗黛形象理解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以及在评论过程中流露出的强烈的主体心态,其背后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