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3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胡侍(1492—1554),明代中期诗文作家,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鸿胪寺右少卿。与“前七子”中的何景明、康海友善,有多部著述传世。前人关于其籍贯、字号的考订过于简单或存在偏颇,关于“夺秩编民”后的“诏复”问题多从古人之说,未进行深入辨析。通过考辨可以确定:胡侍籍贯宁夏;字承之;号蒙谿(溪)、蒙谿(溪)山人、蒙谿(溪)胡子、蒙谿(溪)子等;在34岁被夺秩编民后,再未复职。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二程思想倾向之异。程颢主德,追求超越的宇宙人生之道德价值。程颐侧重主知的格物致知,把握事物现象中之必然性。二程的天理(理)既是宇宙中人与物本身皆内在具有的超越的道德性的绝对,又是天地间事物本身客观的自然规律之理。大程的识仁倾向前者,小程的格物注重于后者。文章认为周敦颐、张载、程颢、胡宏等人的性说是性善论的一种,张载有明显的虚、气二元倾向,对《粹言》的编者为谁,及张载和程颐的语录中分别混杂有对方语录等问题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53.
在《易学象数论》中,黄宗羲从经学立场出发,通过预设《周易》经传本有象数学的统一,对历史上形成的以解释《周易》经传与自拟为《周易》而造作的象数学作了系统的考辨。前者关乎《周易》经传象数学的真伪问题,后者则关乎象数学的正统与非正统问题。黄宗羲对象数学的考辨,已经超出了《周易》经传系统,是对象数学的一次系统清算。  相似文献   
54.
55.
《琼州学院学报》2015,(6):78-84
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鹿塘寨和新兴镇这两个地理名称,因唐末庞勋起义而得以留存史册。《新唐书》《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乃至当地方志多有记载,然具体位置至今鲜为人知,亦未见有关专家学者据此发表过专论加以考证。为弄清鹿塘寨和新兴镇这两个地理名称所处的位置,有必要加以考辨,以填补悬而未决问题之空白。  相似文献   
56.
墓志作为一种重要的出土文献,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的宝贵语料。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现行墓志在校点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选取元代墓志为例,通过比照拓片,运用语言学、校勘学、文献学等方法,对其中的校点可商之处进行考辨,以还原墓志之原貌,促进墓志文献的研读。  相似文献   
57.
《〈祭驴文〉一首》考辨与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写卷S.1477号《<祭驴文>一首》堪称唐人俗文中的一篇佳作,此文语言通俗滑稽,妙语连珠,口语色彩极为浓郁,保存了许多当时的俗字、俗语词。从俗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此写卷作一些考辨,可了解唐代俗字、俗语词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58.
王先谦,字益吾,湖南长沙人,因其长沙的寓所名葵园,学者称为葵园先生.民国以后,因为有遗老情结,自署名为遁.  相似文献   
59.
南宋永嘉文士许及之,官至副相,善诗文。然从《宋史》以来的诸多史料,对包括其生年、初任官职等重要生平事迹的记载多有疏误。今据相关史料,从八个方面对其生平事迹记载中存在的疑点进行考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0.
“芸”考辨     
《说文解字》是研究古代农作物词最早的弥足珍贵的资料库,可以结合其他文献古注和考古实物对其所收词语进行考辨。历代古注、字书以及当今学者对"芸"有不同的说解:"芸"被释为"香草"、"芳菜"、"芸蒿"、"芸香"、"芸薹",等等。作者根据《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注、植物命名理据及农学、中药学等的佐证可知,《说文解字》中的"芸"不指芸香、芸薹,而当指伞形科植物"前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