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焦佐 《百姓生活》2014,(6):53-53
江苏如皋市现有269位百岁以上的寿星,是联合国“长寿之乡”评选标准的2.7倍。当地的长寿老人大多眼不花、耳不聋,生活自理。近日,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对当地百岁老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了当地长寿老人一些共同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从费孝通的《社会自理开篇》谈起,认为社会知觉可以协调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治理迈向社会自理的关键。重点从知觉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作为人心中的一点"灵明"——社会知觉的概念,并把它分为关于"我之所以为我"、关于"我与他者的联系与区别"、关于"何谓社会和社会何在"、关于"社会何以可能"等五类知觉。同时认为,社会治理困局中遇到的社会知觉偏差主要包括自我偏误、人际区隔、刻板印象、归因谬误、认同偏差、群氓效应和知觉从众、自理失灵。最后,建构了一个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自理,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再到知觉社会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3.
洋洋 《新天地》2013,(1):32
老爸今年71岁,自从5年前得了脑血栓后,虽然落下点腿脚不灵便的后遗症,但生活能自理,可老爸却从此性情大变。之前,每当我们3个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给家里打电话,老爸和老妈一样,都是报喜不报忧;之后,老爸只报忧不报喜了,还故意夸大病情,让我们不得安生。我差不多每周都打电话过去问老爸的身体情况。一次,是老爸接的,他在那边说:"我活够了,太难受了,还不如跳楼算了。"老爸的  相似文献   
24.
陈希德 《老年人》2008,(11):56-56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70岁了,30年前就患有较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还有便秘和轻微的胃病。多年来服用过数种药物,也曾数次住院对症治疗,虽能控制病情,但都没有明显的改善和好转,经常感到胸闷、心慌气短、乏力,我的病常常突发、复发,让老伴陪护操劳,让子女忧虑牵挂。我担心会影响晚辈们的工作和学习,心情总是无法平静,情绪低落,我好渴望能像健康的老年人一样生活自理、行动自如。  相似文献   
25.
爱父如子     
关邑 《老年世界》2007,(8):18-18
人的一生是一个轮回往复的过程。两三岁孩子的努力方向是:不要尿在床上,而对于八十岁的老人而言,也把不尿在床上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五六岁的孩子常以能够生活自理为荣耀,而九十多岁的老人能够生活自理,也是引以为荣的事。童年和老年是人生的两个端点,有着相似的生理特征。俗话说,老小,老小,人老了便越来越孩子气。  相似文献   
26.
这个世界上,有400万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其中有1200万是孤儿,从记事起就没见过父母。如果有个人,能让他们叫上一声妈妈,便足以让他们幸福得热泪横流。但是,这些孤儿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很健康。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百分之一的人,也就是6000多万是残疾人。他们或缺胳膊少腿,或拄拐坐轮椅。但这些残疾人也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还能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27.
[提要]文化治理是民族地区乡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薄弱,故需走一条外源性发展向内源式发展转变的道路。在文化治理实践中,这一道路体现为文化代理向文化自理的阶段性转变,通过重塑乡村文化的价值、塑造多元性治理主体、丰富文化治理内容、保障文化治理的可持续性等实践路径能够实现民族地区的有效文化治理,进而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8.
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鹏  李强 《人口研究》2006,30(5):9-16
本文应用2004年和199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中有关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数据,采用Sullivan法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进行了分析,并且比较了1994年到2004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化。研究发现,2004年中国男性老年人平均有1.5年生活不能自理,女性老年人平均为2.5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也在逐渐下降。女性老年人的预期寿命比男性高,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在60~80岁也高于男性,但是85岁及以上女性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低于男性,而且女性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在整个老年阶段均低于男性老年人。从10年间的变化看,中国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自理预期寿命都有所增长,但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在余寿中的比重反而下降了,而且随年龄的增长,下降得也越来越快,男性和女性均呈现同样的态势。就平均水平而言,健康状况改善的程度低于寿命的延长,高龄女性老年人在这个方面尤其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29.
黾子 《新天地》2012,(4):33
自从儿女成家后,我就和老伴过上两人世界。前年老伴去世后,我形单影只,住在一套150平米的房子里,显得冷清孤单。许多人劝我叫大女儿一家搬过来同住,说我有心脏病独居太危险。我也曾动心,但仔细想想,弊远大于利:我是个自我意识较强的老人,需要静谧的生活环境,爱练练书法,听听音乐,又喜欢旅游交友。若与女儿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三代人共同生活,作息时间、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等相距甚远,天天  相似文献   
30.
杨胜慧  郭未  陈卫 《南方人口》2012,27(6):31-40
基于2005年"小普查"及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及Sullivan法,分析了男性与女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差异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提高,预期寿命与自理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均呈缩减趋势;5年间,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在低龄阶段有略微的扩张趋势,而自理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则在各年龄均呈扩张趋势;男性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始终高于女性,而且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5年间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女性该比重的上升幅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