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基于2000年与2010年"五普"与"六普"的汇总数据,本文借鉴区位商及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从教育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跨省流动人口比重4个维度计算19个城市(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并对其发展状况的变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副省级以上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且质量的中心性也相对下降.对此,本文从培养和吸引更多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一两年来,各机构、组织、刊物举办的有关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各种研讨会、论坛相当频繁,国内外学者、各部门和各级别的政府官员在各种刊物、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有关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文章数不胜数。《人口研究》编辑部一年前曾经组织了一期论坛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挑战与展望,时隔一年,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刚刚结束之时,再次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问题举办论坛进行讨论。第六次人口普查可谓当前中国人口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焦点、热点、难点。社会各界对第六次人口普查也充满了期待。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家统计局(作为主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政府部门)、北京市统计局(作为实际工作部门)和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就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改革、第六次人口普查在试点和登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经验和启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SOCSIM微观模拟方法将家庭转变的关键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因素和居住方式因素两个方面,并进一步将人口因素分解为人口惯性、生育率、死亡率和结婚率四个层面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当前人口变动相对稳定,较小的波动使其在家庭转变中的贡献率相对较小,而居住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人口因素的进一步分解还发现,人口惯性及生育率水平的作用相对更大,生育率水平、结婚率水平带来的影响与人口因素的总影响方向是一致的,均提高了一人户、一代户、二代户的人口比重,降低了三代及以上户的人口比重.与之相反,死亡率的影响与人口因素的总影响方向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老年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问题。结果显示,农村女性老年残疾人更具弱势,农村老年残疾人在残疾类型方面具有年龄特征,在生活上面临着多重困境。据此,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农村老年残疾人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5.
杨胜慧  郭未  陈卫 《南方人口》2012,27(6):31-40
基于2005年"小普查"及2010年"六普"汇总数据,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及Sullivan法,分析了男性与女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差异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提高,预期寿命与自理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均呈缩减趋势;5年间,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在低龄阶段有略微的扩张趋势,而自理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则在各年龄均呈扩张趋势;男性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始终高于女性,而且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5年间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女性该比重的上升幅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我国老年人口界定标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历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分析了60岁及65岁两个界定口径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的变动情况;利用预期寿命及健康状况的数据,分析了60岁及65岁两个年龄节点时的余寿及占出生预期寿命的比重及健康预期寿命.本文认为,由于相对预期寿命及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所以我国老年人口的界定标准需要做出调整,要从主观上改变人们对"老年"的界定标准,而不是被动地"延长退休时间"以增加劳动力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老年残疾人出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残疾人的出行问题是残疾人研究和积极老龄化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访谈资料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老年期的伤残风险,老年残疾人出行的愿望、范围,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等角度分析了老年残疾人的出行状况,发现无障碍设施的缺乏与不完善、公共交通的不够方便是老年残疾人出行过程中的外围限制,一些特殊的老年残疾人在出行过程中的困难更大。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对老年残疾人出行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