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1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407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633篇
理论方法论   432篇
综合类   4434篇
社会学   452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本文介绍了快离子导体中的离子传输一类自由离子态模型的一般理论,将其应用于Na_2SO_4和新快离子导电相Na_2Mo_(0.1)S_(0.2)O_4体系,说明了Na_2Mo(0.1)S_(0.2)O_4电导率较Na_2SO_4高的原因,结果令人满意.这一模型的应用成功为进一步认识A_2BX_4型离子导电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本文在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格式化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在通常的理解中,越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越是开放的社会,性越自由。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台湾的性会是很自由的。但是,在台湾的一些见闻告诉我,不能简单地这样想。  相似文献   
74.
李银河教授前不久在南京大学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该报告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刑事犯罪案例丛书中的有关案例,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受害者的违法性行为,另一类为无受害者的违法性行为。报告通过对这两类案例进行的仔细分析,指出了中国性立法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批判。我们现在就来逐一进入她论证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75.
“自由知识分子”是近年频繁亮相的一个词。乍一看,它不过就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排列组合,似乎热爱自由的知识分子皆可归入此列,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只有理清了“自由”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才有可能抵达这个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76.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构想了善治下的教育制度,将人的美好生活方式、城邦善治与教育融合在一起,据此出发将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公共事业,同时设定了自由教育的精神和传统,确立了体、德、智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这些教育思想不仅代表古希腊教育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而且对西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迁徙自由具有基本人权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其它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理应入宪。迁徙自由在实现途径上权利赋予与制度保障应衔接进行。  相似文献   
78.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79.
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桩公案,从古到今,论者甚众。近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多集中在"古代的雅典究竟有没有言论自由"和"古代的民主与现代的民主自由有无差别"等问题上,深化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研究。本文针对近代以来西方学者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80.
史华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为严复作<天演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反驳赫胥黎,替斯宾塞辩护,是不能成立的.这涉及到严复令史华慈大感困惑的一点:在决定论和唯意志论之间游移.这多少是因为史华慈深谙西方哲学中决定论和唯意志论的对立,而对中国哲学中从荀子到刘禹锡、柳宗元等,在传统的"天人之辩"上,主张"天人相分"的传统缺乏深入的了解,而严复恰恰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严复的理路,还可以在儒佛乃至民间心理中寻找到更多的依据,而史华慈所说的"力本论"其实是其一贯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