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222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75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265篇
理论方法论   159篇
综合类   1976篇
社会学   313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以及我国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加强对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改造,进行整风运动加来强马克思主义在党内的教育以及对人民群众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措施来确保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其间虽然也有失误和偏差,但最终建立和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2.
《诗经》通过孔子的阐述,成为儒家美学的根基。之所以如此,除了孔子自身的思想外,《诗经》的文本比较好地体现出了四种品格:比兴品格、写实品格、言志品格和温柔敦厚品格,儒家美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得以生发的。  相似文献   
33.
葛兰西基于文化领导权理论提出了一条总体性、内在性的、渐进性的文化变革途径,这一理论突出了知识分子在实现文化变革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化困境普遍化的当今时代,文化变革已经具有了直接的社会变革的意义,通过知识分子化获得文化领导权也几乎成为社会变革的唯一途径。因此,为了能够引领文化变革,知识分子重要使命就是克服自身严重的分化状态,使自身和社会实现知识分子化,从而克服文化困境,进而推动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34.
略论长阳南曲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阳南曲系由汉族地区传入,并在长阳、五峰汉族和土家族对歌舞、戏剧等文艺活动的爱好这一共同的精神追求中发展起来。长阳南曲主要反映接受儒学教育的村镇小知识分子的生活情趣,是他们用以表达其独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艺术形式。长阳南曲是特定历史背景中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长阳南曲肯定了南曲艺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他们的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35.
中国古代的隐喻研究开始早、成果丰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格:大量实例充分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在隐喻言说上更加侧重“隐”,强调“暗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就已经对隐喻的概念、原理、分类、功能、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隐喻理论;中国古代的隐喻理论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6.
<晏子春秋>主要是通过记述晏婴的言行轶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全书所记的188个小故事都基本与他相关,基本是以他为中心选材和组织叙事的.所以,就此而言,<晏子春秋>的体制是近于后世的传记的.而其多以来源于民间的逸闻轶事为资材的做法也对后世传记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本文试图从涓生形象入手,揭示鲁迅笔下觉醒知识分子自身所具有的逃遁意识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8.
“自由知识分子”是近年频繁亮相的一个词。乍一看,它不过就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排列组合,似乎热爱自由的知识分子皆可归入此列,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只有理清了“自由”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才有可能抵达这个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39.
在《乌泥湖年谱》中,作者展现了同一时空下的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主要以紧张的政治生活为背景,表现了以丁子恒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强大政治压力下理想的失落、精神的炼狱和人格的异化,着力于心理描写,带有浓重悲剧色彩;另一个世界以轻松的日常生活为背景,表现了温情的家庭生活中家庭主妇的鲜活个性和儿童的天真、可爱,着力于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带有喜剧成分。悲和喜的交融突破了以往此类题材以政治批判、血泪控诉为主题的常见偏颇。  相似文献   
40.
以小说《棘心》为代表(包括散文集《绿天》和剧本《玫瑰与春》),女作家苏雪林创作于20年代的作品体现了五四运动前后女性知识分子的一种生存状态,辗转于新与旧、进步与保守、现代与传统之间,她们的身心常常处于悖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