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41.
曹晋杰 《中华魂》2012,(21):43-46
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讨伐卖国的北洋政府,一路旗开得胜。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汪精卫于同年7月15日先后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  相似文献   
42.
左进亮  龚奇龙 《老友》2012,(12):9-9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85年的光辉历程。促进人民军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就是军人的优抚制度。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的优抚工作就对发展红军、巩固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后来发展成为同中央革命  相似文献   
43.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既是战争硝烟催生的革命之花,也是湘鄂西地区丰厚的民间文学土壤中滋养出的民间艺术之花,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思想。“救星崇拜”意识是红色歌谣里表现的主要民间思想,其在歌谣中首先表现为民众对红军的信赖,把它作为自己救命的靠山;其次是民众对红军领袖的敬仰,视他们为精神支柱;再次在民众心目中救星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智慧,集体能量、集体形象。此外“均贫富”思想以及生存意志等也是红色歌谣里所表现出的重要的民间思想,红色歌谣,唱出了民众对“打土豪、分田地”政策的衷心拥护之情以及决心不屈不挠跟党走的冲天壮志。  相似文献   
44.
黄国成 《老友》2013,(4):9-9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一直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残酷的经济封锁。苏区军民积极响应闽浙赣省委、省苏政府提出的"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口号,节衣缩食,浴血奋战。然而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有少数人却置革命利益于不顾,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浪费、中饱私囊,  相似文献   
45.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可概括为人民性、先进性、科学性、廉洁性。川陕苏区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坚持了党性,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其践行党性的经验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维护群众利益,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倡导先进的理念,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坚持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加强廉政建设,具有制度的廉洁性。坚持党性,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观点;坚持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指导的先进性观点;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的科学性观点;坚持对腐败零容忍,坚决惩治腐败的廉洁性观点。  相似文献   
46.
《领导决策信息》2012,(34):23-31
红色苏区的昨天和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中央苏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苏区党员干部、红军官兵和人民群众,在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斗争中,培育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7.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信仰之维、实践之维、价值之维将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党员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新时代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地区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播着大量震撼人心的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是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所爆发出来的民众心灵的长啸,其中无论是仇恨情绪的渲泄,还是爱恋情感的表达,亦或是对幸福的憧憬与希望,都体现了苏区各族人民真实的心声,是民众情感质朴而大胆的流露与表达,是自然而然的心灵展示。  相似文献   
49.
庞振宇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02-111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政治方向是根本、制度体系是基础、组织网络是核心、法制建设是保障、组织化参与是目的 的群团建设道路.党通过中央、省、县、区、乡、村六级纵向党政体系与主要通过群团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分层横向组织体系,编成一个几乎覆盖全社会的网络结构,苏区群众被编织在这个精密的"网络"之中,国家权力也因之而深入到基层社会和偏远乡村.群团工作增强了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是使历史天平向中国共产党倾斜的重要砝码,其历史经验在当代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0.
巍巍大别山,绵延八百里:滔滔江淮水,滚滚向东流。红色新县就座落在这群山叠翠、绿水长流的美丽地方。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的首府。革命战争年代.从这里走出了90多位共和国的将军和省部级领导干部,有5.5万名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